近年来,尼勒克县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地形优势和光照条件,借助光伏发电产业,建立“牧光互补”新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光伏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又推进了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向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和现代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转变。
走进中绿电尼勒克县400万千瓦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320万千瓦光伏项目现场,成千上万块光伏板铺设在连绵起伏的青山之间,在蓝天白云下熠熠发光,吸收着强光辐射发出绿色电能。结合当地牧业需求,项目将光伏支架增高,光伏组件离地高度1.5米,满足植被生长需要,保障羊群放牧空间。一排排宛如大海的光伏板下,每天都能看到羊群穿梭其中,可谓是发电、放牧两不误。
中绿电尼勒克县400万千瓦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320万千瓦光伏项目副总工魏艳玲说:“光伏电站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草场恢复生态。光伏板的铺设不仅减少了风对植被的影响,与此同时,清洗面板的水会下渗到草地里,加上光伏本身的遮挡性,水分蒸发量下降,空气湿度增加,草地涵水量大增,遏制了草场的荒漠化的扩大,实现了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板上发电、板下牧羊,不仅保持了草地的生态良性循环发展,也使当地牧民收入得到了提高”。
据了解,自该项目开工以来,尼勒克县委、政府积极主动对接项目施工方,吸纳当地农牧民群众参工、参建、参与,通过开办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班,帮助尼勒克县广大农牧民全面掌握光伏支架组件安装技能,为光伏施工储备了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引导全县劳动力向重点工程转移,拓宽农牧民就业门路,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更幸福。
中绿电尼勒克县400万千瓦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320万千瓦光伏项目副总工魏艳玲说:“光伏电站不仅带来了生态的良性循环,也为属地居民提供了致富的新出路。项目联同尼勒克县人社局,在多个村镇开设了光伏就业培训班,带动2000多名农牧民家门口就业助力属地增收。项目并网发电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5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73万吨、减少碳排放量472万吨,为助力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加快新疆地区能源转型、推动电力市场建设做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