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木垒县总医院持续深化卫生健康工作体制改革,致力于解决医共体建设中的难点和堵点,狠抓院前急救,搭建急救“高速路”,使紧急救治能力与区域诊疗水平协同发展,不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向纵深发展。
目前,木垒县总医院已经形成“院前急救-院前院内无缝衔接-院内多学科协作”的一体化综合救治模式,构建完善了区域“救心、救脑、救命”的生命急救“高速公路”,全力构筑高质量区域救治服务体系。自3月份介入室投入使用至今,已经成功开展各类介入手术50例,为患者争取了“心肌”挽回了“心生”。
“双绕行”通道 为患者开通“快车道”。“双绕行”即绕行急诊室抢救、绕行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将院前诊疗前移,极大地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的等待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活质量。按照往常,患者在进介入室手术前,需先经过急诊室和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病情观察研判和术前准备,但是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来讲,最佳的救治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越早治疗越好。木垒县总医院在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的互通共享模式,畅通绿色抢救通道,规范实施“双绕行”救治,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无缝衔接,业务高效协同,努力缩短抢救时间,全力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保驾护航。
抢抓两个“120” 为患者搭建“高速路”。在急救过程中重点抓好“两个120”,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急救车及急救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控制在120分钟之内。同时,分别在东城镇卫生院、雀仁乡卫生院、大石头乡卫生院设立急救站,进一步健全覆盖县、乡两级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优化院前急救服务流程,强化院前急救培训,提升120呼叫定位精度,接到急救电话后,急救车做到3分钟内出诊,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双向奔赴” 为发展搭建“人才库”。 充分发挥昌吉州中医医院援木专家之所长,在技术引领、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此外,木垒县总医院胸痛中心坚持常态化运行,每季度召开质量分析会、典型病例讨论会,分析季度内的数据是否正常、合理,分析研判救治中是否出现时间延误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救治能力。目前,木垒县总医院已能够为冠脉造影+PTCA+PCI植入术等疑难病变实施更精准的治疗,极大提高了复杂血管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远期预后,也为临床处理该类病变的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