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西塔提让村秦韵悠扬

作者: 陈彦强 孟祥鹏    来源: 若羌县融媒体中心    日期: 2024-06-07

  时至小满,万物繁茂。若羌县吾塔木乡西塔提让村,枣花盛开,新一年收获的希望在浓郁的枣香里弥漫。

  随着端午节临近,今年2月开馆的秦腔文化馆里开始热闹起来,“楼兰秦韵艺术团”的演员们忙里偷闲,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秦腔剧目。

若羌县“楼兰秦韵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在进行排练。

  后台,仇银粮对着镜子,往自己的脸上勾画脸谱。过会儿,他要带妆表演秦腔传统选段《下河东·赶驾》。

  “赵匡胤这个脸谱大家一看就是红脸。红脸在咱们戏曲上来说代表着忠义,但凡红脸的角色,他都是忠义的象征……”仇银粮边画脸谱边侃侃而谈。

若羌县“楼兰秦韵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在进行排练。

  今年55岁的仇银粮出生在宁夏固原隆德县,从小痴迷秦腔。在六盘山上干活放羊时,跟着大人吼秦腔,也曾在老家登台演出过。20年前,他带着对秦腔的热爱从隆德来到了若羌县,逐渐从一名秦腔迷成长为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草根”明星。

  前台,司鼓崔海龙敲击着板鼓,为即将开始的彩排做着准备。司鼓的职责,就是一个指挥者,他必须对全场的音乐和演员表演了然于胸,通观全局,而不能有丝毫的差池。

若羌县“楼兰秦韵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在进行排练。

  “我是通过网上的视频学习打鼓的,掏了2000多元的学费呢!”崔海龙说。打鼓要做到错落有致,疏密适当,准确地配合演员唱、念、做、打其实特别难,他目前的水平只能说是入门。

  “河东城困住了赵王太祖,把一个真天子昼夜巡营。黄金铠每日里把王捆定,可怜王黄骠马未卸鞍笼……”板鼓、二胡等乐器的伴奏骤然响起,仇银粮从幕后走到前台,行云流水的唱腔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继仇银粮出场的李鹏举,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李鹏举和另外两名演员表演的是《铡美案·三对面》,他饰演的包公唱腔高亢激昂,余音绕梁。

若羌县“楼兰秦韵艺术团”的演员在进行化妆。

  秦腔这一古老的传统戏曲,能够在西塔提让村扎根并开花结果,让李鹏举非常欣慰:“20年前这里会唱秦腔的人只有三四个,而现在有近30个人唱得有模有样。现在这么大的舞台,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日子好过了,大家唱的是一种精气神!”

  李鹏举口中“这么大的舞台”,指的是秦腔文化馆。文化馆占地面积560平方米,由戏楼、回廊、影壁等组成。仿古建筑和凸显秦腔文化的脸谱彩绘,让其成为村里的一道景致。

若羌县“楼兰秦韵艺术团”的演员在进行化妆。

  “唱秦腔戏的人越来越多,而能够满足大家唱戏看戏的地方却没有。”西塔提让村第一书记助理杨云安说,基于这种需求,2023年村里申报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项目,投资295万元建设了秦腔文化馆,购置了戏服和一些舞台道具。

  秦腔文化馆的建成,对西塔提让村喜欢秦腔的人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种鼓舞。“那些没有固定场所唱戏看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仇银粮笑着说。

若羌县“楼兰秦韵艺术团”的演员仇银粮正在演出。

  从几个人的“自乐班”到近30人的“楼兰秦韵艺术团”,其间的甘苦仇银粮深有体会,“以前大家凑钱购买戏服,用烤洋芋的方式吸引大家参与唱戏。现在好了,唱戏看戏的人越来越多!”

  “听得多了,慢慢地喜欢上秦腔了。只要村里唱戏,我都会去看!”24岁的村民热艳古丽·苏来曼说。

  “所谓的演员,其实都是西塔提让村和周边村子的村民,楼兰秦韵艺术团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取的名子。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秦腔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在李鹏举看来,只要能够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传承和发扬传统非遗文化,“楼兰秦韵艺术团”的秦腔演出就特别有意义。

  “我们持续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文化惠民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一抹亮色。”西塔提让村党支部书记李大亮说。

  秦腔,这一蕴含着西北大地厚重的人文历史与民俗风情的古老戏曲艺术,在西塔提让村演绎出十足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59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