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八三的个子,矫健的身姿,阳光的脸庞,乐观的笑容,他总是让人眼前一亮,被他的青春朝气所感染。
田恒亮,今年26岁,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气厂生产运行中心地面信息岗员工。2020年7月,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毕业后,他满怀抱负来到大西北,决心为油田事业燃烧青春。三年多来,他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释放光热,高质量完成各项急难险重的任务,在青春的名片上点亮自己的坐标,昂扬向上不断前行,先后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今年4月,他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青团员。
从“萌新”到“大拿”
那年,刚从校园踏入油田,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他快速调整好自己,很快适应工作的节奏。在雅克拉站、大涝坝站实习期间,面对如织的管线,庞大的装置,轰鸣的机组,他不懂就问,笔记本上画满了井站的工艺流程图和设备运行参数,积累了大量的现场经验。
实习结束,他定岗于生产运行中心地面信息岗,和他大学所学专业油气储运工程有高度的契合度,然而,怎么把书本上的知识高效转化到工作中,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璞玉无华,琢而成器。”白天,他“跑”现场紧盯地面施工建设,夜晚,他“窝”在办公室挑灯学习集输知识和各项建设方案直至凌晨,聪明如厮,他活用贯通,总结思考如何提升地面集输与开发一体化,如何优化施工方案提高质效。厚厚的书本、密麻的字迹,成为他成长的勋章。
“这小伙儿,靠谱!”同事们的评价证明了他从“萌新”到“大拿”的蜕变。2023年,雅东区块循环注气项目施工,作为骨干技术人员,他打表推进、挂图作战,关键节点紧密跟踪,施工细节仔细推敲,熬夜坚守施工现场,顺利保障区块中低压井产量释放及提高采收率。
以青春之我书写“担当”
田恒亮立足岗位,锚定上产不放松,针对制约现场生产运行的难题,总是迎难而上,想方案想策略,优化工艺流程,落实解决方案,年轻的脸庞写满了坚韧和不屈。
今年3月,复产井YB1-2井采用捞油及间歇自喷模式生产,为控制该井含水上涨,延长生产周期,决定在套管处加装油嘴。经咨询采油树生产厂家,得知目前无配套加装油嘴的配件,需要加工,周期长且费用高,是个棘手的难题。“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深入现场才能解决问题。”田恒亮主动请缨,前往离厂区700公里远的沙漠腹地。他仔细研究,利用现有管件及材料创新性的焊接组合,安装在回压管线处,成功保障套管处油嘴控制生产。
近几年,田恒亮同团队成员完成开发地面配套、单井产能建设、隐患治理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提高地面集输与装置运行的适应性。他始终坚持“技术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带头钻研施工技术,精心研究,优化解决现场油气输送困难、单井出砂严重、凝析油稳定塔液泛等生产难题30余项,累计创效近百万元。
“油郎”的“诗和远方”
“理想是青春的华彩!”作为团员青年,田恒亮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水平,是“青年大学习”的优秀学员。2020年7月入职,10月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23年团组织“双推优”向党组织进行了推荐,通过党组织考察后,同年4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他踊跃参加各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捐资助学、绿色塔河、爱心捐书、红领巾小课堂……他总是用淳朴的微笑去面对身边的人,给人以温暖和阳光,让人如沐春风,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小太阳”,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同事家中有急事要请假,他二话不说立即回单位顶岗;同事若遇到工作难题,细心的他发现了,主动上前探讨,共同解决。
田恒亮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尤其是作为采气厂足球协会会员,他把踢足球作为释放工作压力的最好方式,在奔跑和传球中,在甘畅淋漓中,更好地体会和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