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西北油田采油一厂TK265井抽油机一级维护保养作业正在忙碌进行。高空中承包商施工人员依靠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技能水平,交替移动着全身式安全带上的的双挂钩,攀援在油梁和前后驴头之间,精细检查销子是否移位,紧固部件螺栓,给游梁总成打黄油。
地面上,该厂安全督察周军仰头紧盯全过程。开工前,他认真开展直接作业JSA分析,确认人员资质和安全防护装备满足施工条件。二级高空作业风险大,不容丝毫闪失。
40分钟后,人员安全回到了2米多高的抽油机基座上,稍事喝水休息,他又在护栏上挂好安全带,准备和同伴给连杆、曲柄销子等旋转部位打黄油,紧固电机地脚螺丝。
突然意识到有不妥,周军果断叫停了作业。现场的施工经理老孙顿时紧张起来,周军对安全督察非常严格,是有名的“铁面无私”。
“前面高空作业都很顺利,咋到了低处不让干了,今天计划5口井保养,时间紧啊。”老孙疑惑地说。
“安全无小事,先别急么,你说说缓冲包的作用?”周军问。
“当然是高空保护生命安全的,它通过挂钩与全身式安全带连接,上头有1米多的安全绳,缓冲包像弹簧一样能拉伸1.5米,减缓突发坠落的冲击力,咱们的施工人员全程都挂着呢。”老孙解释说。
“到了2米多高度缓冲包还要继续用吗?”周军继续追问。
“不能了,到了两米多的高度,缓冲包最大弹性加上安全绳超过2.5米,不能发挥救人作用,反而可能会摔伤人。”老孙说。
“那你看施工人员下到低处,缓冲包摘除了没有?一旦意外坠落,后果不堪设想!”
听到这里,老孙终于明白了周军的意思,他赶紧招呼在基座上等候的人员,摘掉安全带上的缓冲包,重新挂好安全带。
问题整改后,周军示意作业继续。
该承包商每月一级保养抽油机数十台,片刻的麻痹大意都要不得。施工结束,周军又组织召开“安全警示会”,大家对工作进行了复盘,分析风险形成因素和危害,交流安全应对措施,起到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良好效果。
“不同的作业环境,取决了缓冲包正确的挂与摘,都是为了保护生命安全。安全意识不松懈,安全措施要到位,大家还要认真学标准、用标准,真正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周军谈起安全语重心长,现场人员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