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第十一批东营援疆干部人才进疆以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责任,把项目建设作为压舱石,把招商引资作为新引擎,加力提速推动各项工作起势成势、创新突破,力求最大程度体现新增量、建成新标识,以“东营之窗”彰显“山东所为”。
一年来,东营援疆指挥部助推疏勒县承办“全能王”全国钓鱼锦标赛、“大仓东移·喀什有礼”走进黄河口、“鲁行智远·共谱疆来”喀什数据服务产业推介洽谈会、“新雪来潮·冬游疏勒”冰雪节等活动,先后荣获山东援疆工作创新奖、团队建设先进集体、卫生援疆工作先进集体、绩效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等荣誉。医疗援疆成效被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产业援疆镜头在2024年央视春晚喀什分会场特别节目中播出。
紧扣高质量主题抓发展 在做强产业中拼搏竞进
项目是推动受援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更是援疆干部人才发挥优势、施展才干、大显身手的重要舞台。
一年来,东营援疆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富民兴疆的主抓手,立足疏勒产业发展实际,持续深入推进以增加就业为导向的产业援疆,谋划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疏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2023年共实施了25个大项、65个子项援疆项目,总投资4.1亿元,通过建立一线观察、干部包靠等推进机制,把项目当阵地,把现场变战场,全流程跟踪、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2024年以“项目攻坚年”为契机,总投资4.34亿元,谋划实施以十大固投和十大非固投为牵引的55个项目,聚力培育东营援疆新增量。
持续做大南疆“菜篮子”。深化历批次援疆成果,扭住种苗、深加工“两端”发力,助力水发“红色疆南”加工园区、“蔬乐”产业园二期、“鲁疆情”食用菌全链发展等项目建设;扶持壮大贝贝南瓜、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引入扩规;高标准谋划推进南疆现代种业科创示范园、黄河口滩羊疏勒产业园落地,推动疏勒果蔬产业向优质化、品牌化、高端化转变。
培育产业经济“新增量”。全力配合疏勒县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在喀什地区率先开发“招商大脑”。坚持走出去,带领宝飞龙、丝路之光等援疆企业走出国门拓市场、签订单,先后在安徽亳州、北京、浙江台州等举办推洽会,拓宽推介渠道;主动请进来,引入领航光电、晶元光电等13家企业落地,增强集聚效应;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成南疆齐鲁数据服务产业园,引入北京科乐园、淄博寓科未来等企业入驻,丰富产业业态,提升就业容量。
打造消费帮扶“升级版”。深化“大仓东移”消费援疆,构建“五进”新体系,创新文化赋能,打造“有故事的援疆大仓”,先后举办“鲁疆情·喀什味”特色产品走进黄河口活动、新疆优质农产品“网红+”产销推介会,并在疏勒铺建统一标准的“东勒悦农”生鲜超市体系,累计销售特色农副产品3.1万余吨、销售额2.3亿余元。
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惠民生 在为民服务中砥砺品格
民生连着民心,关乎百姓福祉。东营援疆聚焦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持续用力,坚持打好硬件投入、软件提档的“组合拳”,以“小切口”撬动 “大民生”,推动疏勒民生事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聚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东营援疆援建的疏勒县人民医院2.9万平方米综合楼2023年全面启用,质量改进案例荣获亚洲医疗质量改进案例一等奖,并推动该院顺利完成二级甲等复审,目前正积极创建三级医院;在南疆率先建成县域医共体网络信息中心,建立前100位专病数据库。此外,通过在位置偏远的阿拉甫乡布局紧急医疗救援次中心、支持维吾尔医院改造提升以及建设中医智慧系统等,持续提升受援地医疗服务能力,让“鲁疆医家亲”、东营援疆志愿义诊等品牌深入人心。
聚焦补齐教育短板弱项。针对受援地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和师资力量不足等情况,启动打好硬件投入、软件提档的“组合拳”。目前,援建的疏勒县第四小学、第五幼儿园投入使用,第一、第二初级中学完成基础施工;在“组团式”帮扶4所中小学的基础上,选派27名援疆教师对口帮扶疏勒县第四小学、第二幼儿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并以疏勒县第二幼儿园为试点,实施“利津游戏”推广计划,新选派6名内地幼儿园教师入驻,从教学理念、模式、方法上全方位传帮带,全力提升疏勒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组织58名援疆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培育“种子教师”,有效发挥援疆教师传帮带和示范引领作用。
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一抓双促和美乡村”建设工程,实施“113”乡村振兴计划,以打造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为阵地,同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蒲菊”计划,支持塔孜洪乡农旅培训融合发展示范片区、牙甫泉镇农商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巴仁乡城郊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实施“红石榴·幸福家园”建设工程,加快改造时尚广场、阳光、天安名门等社区,围绕“一老一小”优化完善社区服务,打造多民族聚居“互嵌式”社区新样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幸福家园。
着眼精神风貌提升育文明 在文化沁润中增进认同
东营援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润德润智润心“文化三润”为抓手,用渐进式的文化沁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年来,东营援疆立足提高当地干部群众素质能力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坚持融合融入融洽,持续推进文化润疆工作,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开眼界、拓思路,主动接触、适应、接受新鲜事务,引领融入现代文明生活;成功举办2023年“全能王”全国钓鱼锦标赛,让阔别15年的国家级钓鱼赛事重返新疆,成为新疆有史以来举办的参赛人员最多、参加省市地区最广泛的国家级钓鱼比赛;支持创排的大型历史音舞诗剧《班超》作为新疆唯一文化参展项目走进服贸会,并赴乌鲁木齐、东营等地巡演;举办“新雪来潮·冬游疏勒”疏勒县2023年冰雪节,开启南疆地区为期两个月的冬季冰雪季,以冰雪运动带热文旅经济,加快引领现代文明新生活。
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同时,东营援疆立足受援地文化文旅资源优势,全力创作少数民族文艺精品,打造疏勒城市IP。与中央民族大学深度合作加大对疏勒乐舞的挖掘力度,打造沉浸式实景演艺新空间;在2024海南国际文创周极致中国论坛上重磅发布南疆自然之窗项目,力争打造山东文化润疆标志性示范工程;广泛开展“三交”活动,实施“鲁客入喀”“喀什人游山东”行动,完成包机发送游客1630人,专列发送旅客1926人,促进鲁疆两地交往合作。
突出“输血”“造血”兼顾强支撑 在自强自律中担当作为
干部人才援疆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支撑,是增强受援地内生动力的有效举措。
一年来,东营援疆发挥示范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探索实施“契约式”结对、“点餐式”选派、“组团式”帮扶等做法,突出精准化、小批量,深化两地干部人才双向交流、互学互鉴,助力当地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实施“疏鸣东应”、东勒乡村直通车工程,向南疆齐鲁工业园、维吾尔医医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等选派21名业务骨干,帮助解决专业人才紧缺现状;开展“百千万”人才培养共建行动,组织疏勒县46名乡镇干部、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到东营挂职锻炼,支持受援地开展党政干部、致富带头人等各类培训班,累计培训47批、4901人次;加强科研人才合作,依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疏勒)蔬菜产业发展技术研究院,聘请17名“土专家”长期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受到当地欢迎。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东营援疆指挥部把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责任,扎实开展“精气神、战斗力、好形象”主题活动,创建“正航笃行·建功东勒”党建品牌,持续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深化竞比浓厚氛围、细化关心关爱举措,激励引导援疆干部人才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打造“工作有声有色、战友有情有义、生活有滋有味”的东营援疆名片。
站在新的起点,东营援疆干部人才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方向和重点,聚力推进对口援疆各项工作,与疏勒各族干部群众携手续写东勒“山海情”,同心共绘援疆新画卷。(东营援疆指挥部 张利波,疏勒县融媒体中心 胡尔西代姆·阿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