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热度飙升,取景地哈巴河县迅速火出圈,除了“巴太树”“张凤侠小卖部”等打卡地之外,剧中的哈萨克族服饰也受到了广大游客的追捧,销售火热。
5月24日,在哈巴河县齐巴尔镇杰特哈芭民俗传统刺绣专业合作社里,独具民族特色的刺绣服饰和手工艺品摆满了工坊,不少疆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订制购买“巴太、文秀”同款服饰。
福建游客陈秀兰说:“在剧中看到女主角在婚礼舞会上戴的帽子很有特色,听网友说剧中的帽子就是出自这里,就想过来亲身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文化和特色。刚试穿了一套哈萨克族的婚纱,很有特色,特别喜欢。”
据了解,《我的阿勒泰》剧中女主角李文秀在“拖依”舞会上偷偷戴的婚礼帽子、男主角巴太戴的民俗帽子以及托肯、库兰等角色和其它部分演员的服装,都出自该刺绣合作社。不少游客喜欢穿着民族服饰拍照留念,体验当地民俗文化,哈萨克族刺绣产品逐渐成为文旅消费“新秀”。
新疆亚心旅行社负责人王洪光说:“最近接到了大批量游客的咨询和自驾游订单,很多游客要求穿上《我的阿勒泰》剧中的少数民族服饰打卡拍照,我今天特意来这里帮游客预订民族服饰,以便游客到达新疆后能及时穿戴,以此来提升他们旅游的深度体验感。”
哈萨克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项源于草原游牧生活的传统民间艺术,凝聚着哈萨克族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绣娘们会把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牧场风光等作为刺绣图案,藏在一针一线的细节里。其刺绣方法奔放自如,纹样粗犷夸张,色彩艳丽和谐,极具浓郁的草原民族风格。
在《我的阿勒泰》剧中,哈萨克族刺绣作为“服化道”很好地融入剧情,大到民族服饰、婚礼帽子,小到毡房装饰品等,这些手工刺绣作品,凭借着精湛的技艺、独特的图案和深厚的民族底蕴,吸引着大家的眼球。随着电视剧的爆火,刺绣专业合作社的订单量也逐日增多。
哈巴河县齐巴尔镇杰特哈芭民俗传统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阿孜亚·依布热说:“ 我作为群众演员参演了《我的阿勒泰》,剧中巴太的服装、帽子是我亲手缝制的。自从电视剧播出之后,有很多游客到合作社和县城的店里购买同款服饰,给我增加了不少收入,也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我们哈巴河县来游玩,深度体验哈萨克族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