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九师白杨市:传承兵团精神 铭记戍边使命

作者: 张波 通讯员 孙雪 王雪健    来源: 北疆时报    日期: 2024-05-21

  半个多世纪的变化,写不尽的九师白杨市故事,戈壁变良田,边境成“画廊”,昔日的地窝子、土坯房变成高楼大厦,翻天覆地的变化倾注着几代军垦人的血汗、青春和生命,涌现出了孙龙珍军垦烈士、“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等一批先进榜样。如今,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代军垦人,用一生的坚守与执着凝结成九师白杨市独有的戍边文化,为推动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祖国边防书写着一部部感人至深的壮丽篇章。

  初夏的巴尔鲁克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山脚下的塔斯提河畔,一群身着迷彩服、英姿飒爽的姑娘像往常一样,正在进行队列训练。“稍息,立正,齐步走……”清脆嘹亮的口令声回荡在塔斯提河谷。这是孙龙珍民兵班的民兵们在进行日常训练。

孙龙珍民兵班4(401800)-20240521111119

孙龙珍民兵班在进行队列科目训练。 管述军 摄

  孙龙珍民兵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天,出早操、军训、执勤等科目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同时,民兵们担任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魏德友爱国主义教育展馆讲解员;旅游季节在小白杨哨所、孙龙珍故居等景点当红色导游;参与连队公益活动,为各族农牧民宣讲边防管理条例……

  孙龙珍民兵班从建班至今,经历了三代人,先后有20届200余名女青年在此接受锻炼和培养。在这里,她们不仅学到了军事和生活技能,更明白了孙龙珍民兵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对兵团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她们苦练军事技能,强化维稳戍边看家本领,牢记职责使命,长期坚守在祖国边境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保家卫国的时代篇章。

  孙龙珍民兵班战士姜蕊说:“孙龙珍军垦烈士给我的印象就是,她将自己的战友视为亲人,当国家利益和战友生命受到威胁时,可以奋不顾身的冲向前,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传承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扎根边疆、忠诚戍边的奉献精神,需要一代代发扬和传承,也是九师白杨市三代军垦人艰苦奋斗的生动实践。

  今年52岁的九师白杨市一六六团职工李建勇,从事护边员已经15个年头,他小时候就听过孙龙珍军垦烈士的事迹,立志向榜样学习。“我从小就受到兵团精神的影响,自己也想为团场建设出一份力。2009年,我成为了一名护边员,在工作中,我传承和发扬老一辈军垦人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九师白杨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李建勇说。

  十几年来,李建勇不畏严寒酷暑,不惧艰难困苦,将自己的汗水倾洒在这片热土上,认真履行好维稳戍边职责使命,总结归纳记录巡边注意事项20余条,排除意外险情10余次。巡边之余,李建勇还定期组织护边员进行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学习,解读护边员工作职责,增强大家的理论知识和责任意识。虽然已年过半百,但每每讲起自己的护边生涯中的点点滴滴,李建勇眼里总是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说,守边职责,重于泰山,我会坚守理想信念,一如既往地干下去、坚持下去。

  岁月悠悠,边关巍巍。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兵团成立70周年,广大九师白杨市儿女们接过老一辈军垦人的接力棒,沿着前辈们奋斗的足迹,传承兵团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接续坚守,用平凡的身躯构筑起钢铁长城,守护着祖国边境的安全与稳定。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4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