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实现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今年,巩留县职业教育学校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更多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5月14日,在巩留县职业教育学校,与全国同步的“一技在手,生活无忧”2024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正在火热开展,不仅邀请五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还举办了职业技能比赛,全面展示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果,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比赛中,学生们以专业的技艺和专注的态度,展示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专业技能、学习经验和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这正是学校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问题解决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方式之一。
巩留县职业技术学校位于东买里镇,占地面积136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可容纳1200人就读,有校企合作单位15所。在教学中,学校高度注重教学质量,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做好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注重运用新技术手段,借助VR设备、实训车间等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推动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促进学生持续学习和全面发展。
巩留县职业教育学校计算机一班学生田雨:“这里的课程设置十分贴合实际,让我能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于未来就业,我充满了信心。”
巩留县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白玲玲:“我们在互动式学习环境中扮演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校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目前,学校共有在校生388余人、教职工48人,有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机电、旅游管理与服务等9个专业和各类实训室(车间)10个、各类实训设备价值近千万元,其中援疆资金600万元。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与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同时,积极构建“互联网+教育”“科技+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教育新生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储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巩留县职业教育学校副校长林敬东:“一年来,我校通过外聘教师加强师资建设、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300余万元更新设备深化产教融合,与本地5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实习合作协议、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定位以及面向未来培育人才和新型劳动者申请4个新专业,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今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