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拓展团的基层组织形态,持续推动青年之家建设、组建团属青年社团、打造互动式网络社群,解锁青年夜校新模式。自青年夜校项目启动以来,和静县团委积极探索实践,持续拓展青年之家“1+12+N”矩阵体系,“团组织+团属阵地+社会组织”多方联动的运营模式,瞄准新时代青年“8小时以外”生活成长圈。
“延伸触角”倾听青年心声,让青年“找得到”
和静县团委近日推出的“青年夜校”系列课程,掀起了青年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新风尚。一方面,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发布兴趣调查问卷,从课程内容、课程时长、课程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摸底调查;另一方面,从师资力量、教学场地、资金支持、人员保障等方面进行梳理,摸排自身的资源条件、可链接的资源等,做到开办夜校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据了解,摄影及视频制作、甜品制作及厨艺烹饪、书法绘画等课程是热门首选课程,课时周期短、课程形式新颖等呼声较高,有65%的青年表示愿意在工作日晚参与夜校活动。
“增强凝聚”探索办学模式,让青年“聚得牢”
一是围绕思想引领、文化艺术、职业发展、社会融入四大方面,推出健身、舞蹈、插画、读书分享、职业培训等符合本地青年需要、引领性强、烟火气浓的课程;二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优先选取在青年之家“点单式”服务平台和“青年商业联盟”商户资源组成课程库,采取“体验+专题+系列”灵活组合方式,丰富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青年差异化需求。在拍摄剪辑课上,老师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互动实操性也很强,参与学员的兴趣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例如拍摄剪辑课程,能让青年接触各行各业的真材实料,真正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三是提供组团定制课程,在青年高度参与的基础上推出涵盖绘画、摄影、美妆、健身等多项领域的课程,全域覆盖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课程一经上线,便受青年火热追捧,短时间内所有名额一抢而空。
“同心共向”社会多方联动,让青年“都说好”
集采青年智慧,寻找“青年夜校建设合伙人”行动,联动基层社区、优质师资和社会化场所,开设互动性强、参与感高、趣味十足的课程,将更多公共文化资源带进普通人的生活,让青年能够用较低的成本接触感兴趣的领域、拓展眼界。截至目前,已开展线下课程10期,线上课程6期,吸引约1000人次参与。
下一步,和静县团委将继续着眼青年群体文化需求的精准对接,持续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交流学习,进一步丰富、调整和优化夜校课程,提高课程实用性,拓展办学资源和渠道,为和静青年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努力将和静青年夜校打造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青年集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