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疆焉耆:向美而行扮靓和美乡村“新容颜”

作者: 李雷    来源: 焉耆县    日期: 2024-05-10

  孟夏时节,走进焉耆县五号渠乡头号渠村,一条条居民巷道干净整洁、一栋栋民居掩映在绿树红花间、一处处“小盆景”相映成趣……“原来,生活垃圾就堆在院子旁边,夏天苍蝇蚊子多、气味难闻,哪里想到会像现在这么干净。”谈起如今的居住环境,正在侍弄庭院的赵莉莉高兴地合不拢嘴。

  焉耆县五号渠乡美丽乡村一角(李雷 摄)

  近年来,五号渠乡党委以创建“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打造“四个合格”党员队伍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多力齐发,既关注外在美、更注重内在美,“内外兼修”扮靓“面子”、做实“里子”,携手绘就和美乡村“新容颜”。

  焉耆县五号渠乡头号渠村道路旁鲜花绽放(李雷 摄)

  “这里新种了这么多树,发芽了肯定好看。”在五号渠乡阿伦渠村,一株株刚种下的“家乡树”初具雏形。焉耆县五号渠乡党委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动员党员干部群众为绿化做“加法”、为垃圾做“减法”、为设施做“加法”、为矛盾做“减法”,持续推动全乡人居环境增“颜值”、提“气质”。“我们充分激发老百姓的’‘主人翁’意识,探索出乡村建设的‘两加两减’工作方法,党群携手、共同参与,让乡亲们共享生活之美、生态之轻、生活之变、和谐之安。”焉耆县五号渠乡党委书记刘志强说。

  现如今,硬化道路修到每户群众家门口、房前屋后井然有序、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各类花卉争奇斗艳……各族群众对“诗与远方”的向往不再仅仅停留在诗词歌赋的想象中,而是以红、黄、绿交相辉映的斑斓画卷铺展在这片阡陌大地上。

  “农闲时,我们都到村委会来,下象棋、练书法,运动健身、读书看报……”为构筑精神文明新高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五号渠乡党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整合现有阵地资源,横向融合“石榴籽服务站”功能,纵向整合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资源,形成文明实践“全乡覆盖”的组织体系,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茶余饭后、农闲时节,各族群众走出家门,走进“石榴籽服务站”,交流交融、亲如一家,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土生土长的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乡愁。在阿伦渠村,有这样一栋极为普通但又很特殊的民居,它装满了全乡各族群众共同的乡愁。漫步五号渠乡民俗馆,传统巴扎、老式驴车、老式收音机、三八大杠自行车……一件件“老物件”映入眼帘,仿佛“穿越”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2300余件展品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呈现出一桩桩难忘的深情回忆。“这个民俗馆里的物品,都是我们的父辈使用过的,每一件‘老物件’都亲切。”五号渠乡查汗渠村村民肖红说。与此同时,五号渠乡党委以“村规民约”为基本规范,持续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三强化、三报到、三保障”源头化解邻里纠纷工作法,在“小阵地”讲清“大道理”、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引导各族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4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