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咕……”5月8日,走进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英科克布运村老大鸽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排排鸽笼摆放整齐,社员们正在给鸽子喂食、清扫鸽粪,仔细检查鸽子健康情况。
“合作社一个月可以孵化‘白羽王’乳鸽1500只,产蛋2000多枚,收益2.1万元左右,相比以前个人散养,经济效益增加不少。”合作社负责人阿布力克木·阿合尼亚孜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英科克布运村有养鸽子的传统,因品种混杂退化、管理粗放、养殖规模小,村民增收受限。2021年,村“两委”与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驻村工作队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邀请专家深入市场调研和实地论证,决定发展适应性强、生长快、肉质鲜美的“白羽王”鸽。
当年11月,村“两委”和工作队引导致富带头人阿布力克木牵头成立老大鸽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5名村民以资金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通过申请项目资金和社员自筹的方式,投入120万元建成集养殖、孵化于一体的厂房,购置鸽舍自动喂养、饮水设备、半自动清粪机等设备,打造800平方米种鸽繁育基地,从和田市引进“白羽王”种鸽2900羽,发展肉鸽养殖。
产业要发展,技术是支撑。村“两委”和工作队定期邀请县畜牧兽医局技术人员到合作社开展肉鸽饲喂、繁育、防疫等技术培训,并组织社员、养殖户到周边县市观摩学习,不断提高养殖技术。“经过培训,种鸽免疫力、孵化率明显提高,幼鸽成活率从60%提高到90%,一年时间,就繁育到1万羽,当年出栏5000羽,合作社收入15万元。”社员艾力·依布拉音高兴地合不拢嘴。
看到合作社规模养殖肉鸽带来好收益,村民纷纷表示想要加入养殖队伍,村“两委”和工作队确立“合作社统一繁育、养殖户分散养殖、合作社统一销售”的模式,吸引120余户村民散养“白羽王”肉鸽,截至目前养殖规模达到4.5万羽。
“2023年,我以低于市场价格,从合作社购买400只种鸽,出栏后由合作社回购,净赚8000元,今年我计划多购买些鸽子。”村民阿布拉·托合提说。
为拓宽销售渠道,村“两委”和工作队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线上平台推介,打响知名度;线下与县域内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馆饭店签订订购合同,2024年第一季度,合作社销售肉鸽1万羽、鸽子蛋2万枚,销售额50余万元;吸纳10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
“目前,我们村已经形成集孵化、育雏、养殖、销售为一体的鸽产业链。接下来,我们将在补链延链强链上下足功夫,引进加工企业,提高鸽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村民踏上增收致富路。”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武砚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