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金色的沙海中,起伏的沙丘连绵不断,从高处望去,一片片光伏板鳞次栉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汇成了一幅熠熠生光的独特画卷。米东区北部沙漠这个风起沙移、干旱缺水的地方,在能源人眼中却是“绿电产业”的天赐良“园”。
近日,记者走访米东区北部沙漠光伏基地中最大的在建光伏项目——中绿电乌鲁木齐市米东区350万千瓦光伏项目,并就光伏项目建设情况、送电方式等广泛关注的问题,采访了现场项目副经理姜天斌。
记者:作为光伏基地中推进最快的项目,当前现场建设情况如何?
姜天斌:我们项目总装机容量350万千瓦,总占地面积约20万亩,计划总投资约153亿元,待今年实现并网后,力争成为基地内最先投产的项目。目前,项目光伏组件安装已完成了80%左右,另配有4座变电站在建设完善中,待下一步和电网联调,准备并网工作。
记者:光伏项目的电是如何送到千家万户的?
姜天斌:首先要通过电池组件,也就是光伏板实现光电转换,再通过逆变器完成直流电和交流电的转换。完成转换的电流汇入汇集站,统一升压,以损耗最小的高压形式从沙漠腹地中输送出去,最后由国家电网按需分配惠及千家万户和各式各样的企业当中。
记者:光伏项目的具体能效如何?
姜天斌:米东项目每块光伏板都是2380*1300毫米的长方形,每28块光伏板可以组合为一个组串,每229个组串构成一个方阵。每个小组串在太阳光直射满发1小时的发电量大约是14度电,根据每个家庭的用电不同,一个组串1小时的供电量基本可以满足普通家庭一到两天的用电需求。
记者:光伏项目为什么选在沙漠建设?
姜天斌:在沙漠中建设光伏项目,主要是考虑辐照度和辐照量,简单来说就是丰富的光照资源,新疆日照时间长,沙漠里宽阔无遮挡,这些都对光电生产十分有利。同时,沙漠中地域比较辽阔,非常适合开展光伏项目这类大规模的大基地建设。当然,优势也造就了一些施工难度。
记者:沙漠中建设遇到了哪些难题?
姜天斌:为了尽可能保护环境,我们组装光伏组件只能随坡就势,比如有的建设点高度落差可达二三十米,导致安装和施工的难度都非常大。另外,沙漠毕竟环境特殊,风大缺水,施工桩基引孔、护臂打桩的时候都需要水,保证施工用水也是一个难题。
记者:沙漠特殊环境,免不了风沙侵扰,光伏项目是如何抵御的?
姜天斌:这一点不用担心,所有项目实施前都有规范可行的施工设计,建设中我们所有的材料、工艺、检验标准等环节也是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的,项目本身就足以应对沙漠的特殊环境。比如说光伏板组件,抗风压都要达到设计要求;桩基的深度、选用材质,也必须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
而前段时间沙漠中出现了极大风速,就是在落差较大的一些地势上,风在爬坡中出现了管廊效应,所以出现了短时强风天气,属于超出了项目设计强度的特殊情况,可以理解为遭遇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是人力不可避免的。
所以当时强风破坏的只是少部地势落差较大处的分光伏板,且在项目施工合同签订之前、项目正式施工之前,都已充分考虑过这些特殊情况,保险等相应的措施也是一应俱全的,损失不大。
记者:沙漠中风动沙移,沙尘遮挡光伏板会影响其效能吗?后期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姜天斌:现在仍是光伏基地的高峰建设期,各个项目上人员、车辆往来不绝,难免尘土飞扬。特别是道路两旁的光伏板上落尘明显较多,这样的遮挡确实会影响发电效率,但并网投产后,现场会通过人工、机器人、无人机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维护。清理时间主要根据当地的风沙情况、天气情况实时调整,比如落雨对光伏板冲刷清洗就可以自然替代维护,持续大风就需要“主动出击”处理沙尘。
记者:光伏项目扎根沙漠,是否会给沙漠当中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姜天斌:在施工过程中,会依规避让林地草地,严格遵守相关部门批复的临时用地、永久用地手续,并将拐点坐标严格管控在施工范围内;施工结束后,我们会积极开展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等生态恢复工作,确保最大限度保护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项目延伸:
米东区北部沙漠光伏基地总面积约103万亩,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目前已实施7个光伏项目,装机规模940万千瓦,拟投资金额超400亿元。该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米东区光伏资源开发利用及绿电产业发展,提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和绿电消费比重,并塑造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贡献力量。
据悉,为保障项目施工期间车辆通行、物资运输和人员生活,光伏基地计划修建总长108公里砂砾便道,目前已完成91公里,道路通达性和车辆通行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设立了占地1.8万平方米的驿站服务区,提供餐饮、停车、手机和汽车维修等基本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