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北油田采油一厂紧紧围绕增储上产中心工作,一手抓工程作业精细化管理,一手抓质量效益提升,持续打造高端高效作业市场,促进了作业质效双提升,助力油气上产。截至目前,共完成修井作业70口井次,堵水调流43井次,一次合格率均达100%。
源头把控 做实做细采油工程
坚持从工艺设计和施工设计入手,做实地质和工程“一体化”,加强源头把控,打造精品工程。打塞、扫塞原来需要下两趟钻完成施工,技术人员应用“挤钻一体化磨鞋”工具,仅一趟工序就实现多个施工目的。今年共在AT30井等现场应用10余井次,节约作业成本近100万元。
在YQ5-12X井检电泵施工中,技术人员与作业监督现场驻井,全程管控,抓好每一道施工工序,从压井到开井仅用6天时间,比计划提前2天完成施工任务,为增储上产争取了时间。
同时,持续开展补液压井等储层保护工艺技术,避免储层污染,缩短见产周期。加强作业技术基础研究,破解瓶颈难题,重点完成大漏失井打塞、封隔器解封异常处置等2项修井工艺技术,提升了作业时效。
从严管理 提升现场安全水平
该厂从严管理修井承包商队伍,持续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和安全管理提升年活动,每月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承包商领导带班值班、关键设备运行、井控坐岗情况。截至目前,共查出各类问题60余项,目前均已落实整改。
为提升现场井控应急处置能力,3月27日,该厂在S72-8井组织了井控和硫化氢综合实战演练,承包商单位30人参加。演练模拟井口发生溢流,随着警报响起,司钻立即关闭防喷器半封,其他员工按照分工严格操作,查看压力、关闭阀门。同时对演练存在问题逐一讲评,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岗位员工协调配合能力。
另外,扎实推进承包商分级分类管理,对作业大修队伍严管理,细考核,持续开展帮扶活动,对8支大修作业队伍进行综合资质评估,作业综合能力明显提升,为高风险井施工筛选了优质承包商队伍,对降低作业安全风险、打造高效作业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工艺 破解高风险井施工难题
4月2日,在S48井作业现场,技术人员应用“平推压井+油套大排量补液”工艺,完成起下封隔器作业施工,这是一口注气受效井,发生气窜,作业前油压达7.4兆帕,属于高风险井。
近年来,随着注气采油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注气井井筒附近氮气聚集,造成井口压力快速上升,给作业施工带来较大风险。技术人员收集和分析压井过程中的资料数据,明确地质情况、地层压力系数和注气注水情况,开展技术攻关。
“上修前,我们严格进行试压,提前验证作业井筒稳定状态,不满足条件坚决不上修,同时,开展管柱防喷工艺配套试验,拆装井口时,在油管内安装油管堵塞器,保证管柱水眼井控安全。” 该厂工程技术室副经理尹立明说。
同时,优化井口防喷器组合,在一类井自上而下安装了“环形防喷器+载丝剪切闸板+载丝双闸板防喷器”,降低了作业风险。截至目前,该厂共高效完成一类高风险井2口、二类高风险井6口,形成了一套适用于高压气井的修井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