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人在哪里 “家”就在哪——“夫妻档”接力守边写忠诚

作者:    来源: 北疆时报    日期: 2024-04-26

  在九师白杨市绵延的边境线上,有着许多哨所,一年365天,不论天气好还是坏,不论是周末还是节日,都有民兵坚守着。一六三团民兵边防哨所位于中哈边境,如今在这里接力守边的已经是第四对夫妻,他们在工作职责与家庭责任之间,坚定选择前者,对他们来说,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这是对祖国、对亲人、对生活热爱的诠释。

  4月9日,记者来到一六三团民兵哨所见到汤新江时,他正走在前往民兵教育基地展厅的路上。“每天早上,我会先去民兵教育基地展厅打扫卫生。”汤新江说。

  汤新江是一六三团武装部的一名民兵,也是一名退役军人。2023年年底,一六三团民兵边防哨所第三对夫妻光荣退休,汤新江夫妇踊跃报名,成为了第四对坚守在一六三团民兵边防哨所的夫妻。

  一六三团民兵边防哨所建于1963年,经历了几十年的变迁,凝聚着四代戍边人的青春与热情,展厅里一张张图片记录着汤新江与战友们执勤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兵团精神的生动体现。

  汤新江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兵二代,老一辈军垦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恪尽职守,将兵团精神传承下去。”

  如今,一六三团民兵边防哨所已成为该团集爱国主义和屯垦戍边历史教育、以劳兴武和后备干部培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红色教育哨所。接力守护哨所不到半年的汤新江,已经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了然于心。

  当记者问到民兵教育基地展厅的陈列情况时,不善言辞、神情严肃的汤新江满脸自豪地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现在共有4间展厅,名称分别为峥嵘岁月、安边固疆、屯垦戍边、厉兵秣马。”

  “这是一六三团民兵边防哨所的旧址。”

  “这是我们的二代哨所,上世纪60年代时职工在巡逻。”

  ……

  滔滔不绝的话语表达了汤新江对这份工作的真挚热爱和无限自豪。

  一六三团民兵边防哨所虽然距离团部只有几十公里路程,但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汤新江必须常年坚守在岗位上。作为妻子的赵淑珍非常支持汤新江的工作,得知他要驻守民兵边防哨所,便将正在上高三的女儿托付给了父母,随着他来到了这里。

  赵淑珍笑着说:“我老公在哪,我们的家就在哪。”

  个头不高、瘦小精干的赵淑珍每天和汤新江一起劳作,每次汤新江去瞭望塔时她也会跟着去。她说:“瞭望塔又高又陡,跟着他一起去,我心里踏实。”

  一六三团地处塔尔巴哈台山南麓,昼夜温差大,冬天最低温度达-40℃,夏季最高温度在30℃以上。汤新江夫妻俩每天登瞭望塔来来回回得有七八趟。“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不管天气如何,我们都不能放松。”汤新江认真地说。

  每天早上8时,汤新江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打扫卫生、登瞭望塔、接待来客,他不仅承担着巡逻守边的任务,还担负着气象监测、夫妻哨所遗址维护等工作。到了晚上,夫妻俩会看新闻、看书充实生活。

  汤新江说:“都说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到了哨所,慢慢熟悉了这里的工作,才懂得守边的艰辛。我们也越来越热爱这里,对我们来说,在这里的每一天虽然生活平凡,但也有滋有味。”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3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