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水稻育秧进入关键时期。4月15日,记者从位于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宫村的新疆大粮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公司通过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助力水稻丰产丰收。
公司围绕水稻耕、种、防、收等环节,引进推广大型水稻插秧机 55 台、无人机 10 架、收割机 15 台,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让水稻种植节省人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以前插秧、收割和碾米都是人工,如今插秧有插秧机、打药施肥用无人机、收割有收割机,精米加工更是全流程机械化。”新疆大粮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伦恺说。
此外,企业通过引进智慧农业,及时了解水稻种植期间土壤养分含量、气象监测、水质监测、病虫害监测等数据,便于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有效减轻人力劳动强度,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标。
张伦恺告诉记者,除了科技加持之外,他们还将推广稻田养蟹、稻草还田腐熟等多项绿色循环实用技术,推广生物及物理防治病虫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稻鸭”“稻蟹”共作模式。
科技兴农,助农增收。近年来,企业采取“公司 +合作社+农户”模式,应用“保底收益+二次分红”“订单收购” 等多种方式,以智慧农业为引领,同时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
“每年在家门口就可以把大米出售到精米加工厂,今年种了50多亩地的水稻,对我们来说非常方便,收购价钱也有保证。”村民贾电风说。
为提升水稻精深加工能力,今年,新疆大粮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在积极加快数智化转型。通过建设智能化生产体系(PLC) 和智慧化生产车间,基本实现了无人化生产。
“新引进了3台色选设备,对品相不好以及破损的大米进行筛选,保证大米的质量统一,并通过机械臂进行装卸操作,整个厂区只需要两个人就可完成所有生产加工过程。”张伦恺说。
下一步,企业计划通过农旅结合,以稻为媒,依托稻海景观发展稻田经济,建设80 余亩的稻田景观画和观光塔、3800 平方米“疆稻之源”墙体彩绘及文化展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我们将加快推进由种植、加工企业升级向以农文旅相结合的‘产学研’高新农业企业转型,以产加销、农文旅贯通水稻全产业链,做足‘水稻产业+’文章。”张伦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