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成排、塔吊林立,生产线机械穿梭,实验室灯火通明,涌动着无限生机。作为九师白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九师白杨市巴克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以谋篇布局的战略高度,项目建设的奔跑速度,优化环境的变革深度,凝聚合力的火热温度,汇成了催动经开区发展的最大力度。
回眸过去一年,经开区紧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强定力显担当,勇开拓善作为,营商环境大幅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聚集效应凸显、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围绕优势产业做文章
工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活。经开区作为九师白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集聚优势和政策叠加优势,集聚各类市场主体415家,初步形成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跨境商贸物流和家居建材三大产业集群。
2019年7月,新疆锡伯图商贸有限公司入驻经开区。目前,该企业成为以进口葵花籽、亚麻籽、红花籽为原料加工生产食用油为主,以代理出口货物运输通关业务为辅,集进口农产品落地定点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企业。“去年,公司对榨油生产线、灌装生产线、食用油储藏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今年1至3月,公司累计完成营业收入6500万元,完成工业产值4000万元。目前,有4条生产线在运转。”新疆锡伯图商贸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雷兵桥说道。
经开区以哈萨克斯坦丰富的有机农产品资源为依托,积极培育进口落地加工产业,目前海关批准的进口落地加工企业75%以上落户在这里,其中新疆锡伯图商贸有限公司、新疆珍果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塔城永利生物油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三家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葵花籽、亚麻籽等油料作物加工能力达到每年10万吨,2023年产值近5亿元,在经开区加工规模中占比85%以上,带动了当地油料加工产业快速发展。
加速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必须放大特色产业优势,围绕核心主导产业,突出集群主攻方向,做大补链强链文章,让优势更优、长板更长。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第九师白杨市中心城区产业规划》,努力构建绿色农副产品加工、跨境电商物流、生态文化旅游、口岸新消费、装备制造五大主导产业,前瞻布局绿色建筑、绿色矿业、汽车装配、跨境金融、科技服务等潜力产业的‘5+N’产业体系,力争到2030年在经开区的基础上,全面建成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第九师片区,成为激活口岸经济的新引擎、产业承载的主阵地。”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欧阳杰说。
围绕招商引资下功夫
盐津铺子投资4亿元的5万吨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为师市带来了新活力;新疆丝域众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油料落地加工项目,扩大油料加工业发展规模……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选择经开区,得益于系统性的招商举措。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提档升级、爬坡过坎?
面对这一大考,经开区“借船出海、借风行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3年,招商落地项目6个,总投资5.75亿元,其中产业链项目5个,总投资5.32亿元。
“我们在川渝、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设立招商联络处,采取产业链招商、援疆招商、以商招商、大数据招商等方式,创新招商引资策略、方法、路径。同时,对于已经接触过的企业,做好项目跟踪工作,及时了解企业的投资意向和进展情况,并做好后续沟通和协调工作。”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迟常跃说。
3月24日,位于经开区的巴特乳业(新疆)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营,标志着师市招商引资工作再添新动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我们一期的项目已经正式投产运行,今年计划加工鲜驼奶7000吨,喷粉1000吨,实现产值4亿元。项目二期预计在年底进入设计建设阶段,计划建设常温奶生产线一条,酸奶生产线一条。”巴特乳业(新疆)有限公司工厂生产负责人董贵章介绍道,公司将以农业产业化与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提升驼乳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以液态鲜骆驼奶、纯骆驼奶粉、配方骆驼奶粉、原料粉等骆驼乳全品类产品一站式标准化服务的生产平台。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师市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目前共吸引19家工业企业入驻,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家。2023年,经开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1亿元,招商引资实物量4.46亿元。
围绕助企纾困出实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投资兴业的“广袤沃土”,一方热土能否“热”,靠的是纷至沓来的客商,能否一直“热”,则要靠良好的营商环境。而环境是“气候”,企业是“候鸟”,哪里环境好,企业就会迁往哪里,资本、人才、技术就会涌入哪里。
“在项目审批办理手续时,我们将遇到的困难反映给经开区的工作人员,他们及时帮我们解决,让我们顺利地完成各项手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并在企业文化建设、职工业余文化、安全生产等方面给予指导。”塔城市恒创商贸有限公司经理季晓童说,公司是一家以创新和发展为核心理念的综合性企业,占地面积达60000平方米,拥有集搅拌站、水稳站和沥青站三合一的混凝土搅合站,是区域内规模大、设施全的生产基地之一。
经开区深化行政审批便捷化改革,市场主体注册、项目立项备案等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手续办理“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不断巩固,并完成新疆巴克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管运分离改革,最大限度为投资企业提供便利,竭尽全力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三年来,累计兑现招商引资奖励资金4236.46万元,惠及41家企业,兑现外经贸奖励资金4008.59万元,惠及17家企业。
一流营商环境,既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生产力、驱动力。
积极推进巴克图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新疆永利乐创跨境供应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申办海关手续、跨塔城市架设朝阳新区至经开区输电线路、天然气利民工程延伸覆盖辖区、化工园区申报、铁路换装线路和站点纳入规划等重点工作,竭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了解企业需求,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促进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开区招商局副局长程鑫说。
围绕对外开放求实效
经开区东临克拉玛依市,西接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因紧邻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巴克图口岸因此而得名,是兵团(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边贸经济的核心区,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入中亚和欧洲市场的桥头堡。
2020年12月,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成立后,师市在经开区的基础上统筹推进试验区九师片区先行启动区建设,经开区迎来全新发展期。
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怎么利用好口岸经济?
“去年,我们联合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新疆锡伯图商贸有限公司、塔城永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等外贸龙头企业2次到哈萨克斯坦考察调研,推进阿斯塔纳中哈贸易产业园、巴克特中哈跨境工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打造国内外‘双园区’口岸经济驱动发展新模式。”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赵立新说。
2月29日,5车葵花籽从哈萨克斯坦运抵巴克图边民互市贸易区,近60位边民参与了互市交易,这是塔城市亿利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的第一单进口业务,同时也标志着师市第一家边民合作社完成首次边民互市进口业务。
2023年10月,塔城市亿利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塔城市巴克图边民互市工作领导小组的审批,成为师市第一家具有参与边民互市交易资格的合作社。该合作社现有社员313名,经办理边民交易卡、收益卡及口岸互市交易结算系统备案后,合作社即可参与到边民互市的交易。目前,合作社已与哈萨克斯坦东哈州较大的农产品出口商签订了农产品进口合同。 新疆巴克图投资开发运营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王新军说:“通过边民参与边民互市交易,能够使落地加工企业受益,边民增加收入,达到企业、边民双赢的大好局面。”
经开区大力支持口岸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发展贸易加工型、特色资源加工型等产业。“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常态化兵地联络机制,定期召开兵地联席会议,研究区域共同规划,产业错位互补、携手招商引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重大事项,全力推进经开区建设发展取得新成效。”欧阳杰说。
围绕科技创新搭平台
围绕科技创新搭建平台,突出“研”字,经开区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产业,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师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和广州的资深化妆品公司保持深层次的交流合作,目前已经有无添加体系的玫瑰精华乳、玫瑰精华霜、玫瑰复方精油、玫瑰精华眼部组合等成熟配方及产品。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蓍草制作的洗发水,已销售到全国各地。”塔城市恒翌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超恒说,目前,公司注册的“雪域芳华”品牌乳、霜、精华、面膜等玫瑰系列护肤品,得到北上广高端市场的认可。
为进一步按下科技成果转化“加速键”,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经开区全力以赴、快马加鞭,打通“产学研用”链条,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资源互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新疆垦丰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小麦种子生产经营、农机标准化作业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种业公司。2023年,该公司落实玉米种子生产田2.8万亩,生产玉米种子1.14万吨,全年销售小麦种子7800吨。“2013年,公司与石河子农垦科学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开发小麦品种,不断丰富公司小麦产品线。2023年,参与师市科技局与新疆农垦科学院制种玉米无人机去雄项目,进行科技攻关,在科研项目的加持下,进一步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和风险,提高种子质量。”新疆垦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强军说。
“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引进更多高科技企业和项目、培育更多新兴产业和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不断书写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为师市经济的繁荣作出更大贡献。”欧阳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