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疆兵团七师胡杨河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新”而行

作者: 阿曼古丽 彭兴虎 张妍    来源: 第七师胡杨河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 2024-04-07

  3月28日,在一三〇团纺织园区的新疆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纺织”)生产车间,全自动纺纱机上空管进、满纱出。

  作为纺织行业中的科技型企业,仁和纺织通过物联网监控,在生产过程中优化作业流程,形成了“生产促优化、优化促生产”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通过工业互联网、智慧车间等方式实现转型发展。师市上下一股股“新”的力量喷薄而出,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蓄势,创“新”提“质”,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疆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细络车间主任张元亮说:“数字化系统通过机器与电脑、手机端的连接,能实时看到机器的运行状态,主要是提高了生产效率。”

  沿着生产工序,记者来到自络车间,从细纱到络筒一条完整生产线,只闻机杼声,却见不到工人。

  据介绍,落纱工、摆管工等工种都被智能化所替代,劳动用工大幅度减少。机台运行中,通过自络电清把关、试验数据跟踪等各项工作紧密配合,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赢得高端市场的青睐。

  新疆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后纺车间主管刘安琴说:“通过电清的剪切,减少了棉纱的疵点,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出的棉纱一般都用于高端市场。”

  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成为推动纺织产业焕发新生机的助推器。在仁和纺织的打包车间,一台由该公司和石河子大学共同研发的自动打包设备正在高速运转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刘安琴说:“这台打包机自2022年10月份投入以来,实现了全自动打包,解脱了工人的双手,减少了12人的用工,降低了打包工的劳动强度,每年约给公司节约成本30余万元。”

  一根根纱线,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赋能下,“织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图景。新质生产力不仅局限于“高精尖”,也包括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如今,师市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正在新发展格局中“掘金”。

  3月28日,位于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智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润电子”)内,20条高压电极箔自动化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生产的产品将销往美国、日本等国家,被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发电、5G大数据等领域。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全自动生产。现在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接箔收箔、巡机。可以实现一个人平均看守4~5条线,节约了用工。”操作工李成介绍。

  数字化驱动推动企业的产业升级,智润电子投入使用智能化外观检测系统,工人通过外观检测系统,就能了解产品的各项数据,确保产品的质量。企业还将通过物联网实现生产全过程实时监测,全力打造智慧工厂。

  智润电子综合部部长李彬介绍:“这套设备可及时处理化成箔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外观问题,避免在生产电容器时出现爆炸的现象。”

  智润电子正加快技术突破创“新”和产业升级增“质”,开发出高比容、高强度的高压化成箔,加大高科技推广应用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力延伸产业链。1~3月,公司实现产值5100万元。

  李彬说:“今年,公司计划新增两条电容器生产线,10条化成箔生产线,目标产值达到2.5~3.2亿元。”

  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在扩量提质上下功夫,在结构优化上花气力,让传统优势产业“向高攀登”。当前,师市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全链条升级改造,让“老树发新枝”,努力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先进制造业,持续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另一方面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让“新芽成大树”,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壮集群。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0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