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疆兵团七师:守护湿地筑牢生态屏障

作者: 阿曼古丽 彭兴虎    来源: 第七师胡杨河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 2024-02-06

  “一会你们巡护的时候多注意坝边的冰,最近天气气温低,要谨防湿地发生膨胀对坝体造成损害……” 2月1日一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奎屯河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负责人李小飞一行人来到了黄沟一库,迅速做好当天工作分配后,大家兵分两路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眼下,正值寒冬,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巡护员们仅仅走了十几分钟,脸颊就已经被冻得发红。然而,寒冷并没有让他们放松警惕,毅然选择徒步巡逻,生怕有一点疏忽。

  “我们4个人,分两拨巡护。每天需要对管护区域进行8趟巡护,每趟近1个小时,一天下来要走将近70公里。”黄沟一库湿地巡护员郑永城告诉记者。

  1994年,郑永城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成为一名湿地巡护员,这一干就是29年。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让他对这块湿地了如指掌,哪里需要防火,哪里候鸟聚集得多,哪里的坝体需要修复……正是因为了解,在他守护的这些年来,湿地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我们没有节假日,春节都是倒休,轮班轮到谁就是谁。看到这里的生态越来越好,我心里就觉得值,我们对这里的每一寸湿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黄沟一库湿地巡护员郑永城说。

  “来,你们来两个人,到东边那个围网,把那的围网紧紧……”说话间,李小飞在监控中发现一处围网有松动,立刻通知巡护员进行维护。

  “收到,收到,马上过来。”黄沟一库湿地巡护员郑永城回答。

  黄沟一库湿地是七师奎屯河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之一,这里生态要素多元,水域宽阔、土地肥沃,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候鸟迁徙期,保护区过境鸟类最多可达百万只。当候鸟迁徙结束后,保护和修复围网也是巡护员一项重要的工作。

  李小飞每天都会不间断地叮嘱7个湿地加强巡查,并配合智能监测网络、高清红外监控做好巡护,生怕有哪些地方有遗漏的候鸟。在凛冽的寒风中,巡护员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湿地的每个角落,哪怕眼睛被寒风吹得不停地流泪,也不能松懈。对他们来说,湿地的每一个地方都要走到,守护候鸟们的平安就是最浓的年味。

  “在这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守护,天气越来越冷,万一有候鸟在迁徙的过程中受伤,我们没有及时发现救助,就可能会造成失去一个珍稀动物。”奎屯河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任剑儒说。

  上午的巡护结束后,李小飞一行人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休息,而是来到救助站,给5只受伤的各种鸟类进行喂食、喂水,打扫笼子。

  “这是草原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翅膀折断了,我们及时给它做了手术,正在好转。这是大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迁徙中也是翅膀受伤了……”李小飞认真地给我们介绍每一种鸟类,说话间,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全是对鸟类的疼爱。

  奎屯河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8.10平方千米,这里有103种珍稀鸟类、1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39种野生动物,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62种植物资源,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随着七师胡杨河市不断加大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得到明显改善。

  “近几年来,我们湿地范围内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像野鸡、狐狸经常出现。每年大约有近百种迁徙的候鸟经过保护区,最多时可达6万只,年过鸟量达20多万只, 阳光下荡漾的湿地水面构成一幅静谧和谐画面,上万只各类水禽从水面掠过,景色壮观,令人感叹,勾勒成一幅湿地城市的‘生态长卷’。”李小飞骄傲地说。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07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