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机采长绒棉有了中国“芯”

作者: 刘刚峰 卢小超    来源: 特克斯县融媒体中心    日期: 2023-12-20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是我国唯一的海岛棉(长绒棉)产区,新疆长绒棉品质优,产量大,常年供不应求,但受制于机械化采收“卡脖子”和良种繁育、种植农艺等一系列问题,长绒棉种植面积急剧萎缩。近年来,我国科学家聚焦长绒棉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奋力攻关,以科技创新助力长绒棉产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即日起,“今日十二师”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报道《中国长绒棉产业发展突破“卡脖子”难题》,敬请关注。

《中国长绒棉产业发展突破“卡脖子”难题》系列报道一

机采长绒棉有了中国“芯”

  12月4日,在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机采长绒棉高产示范田里,阿克苏地区、塔里木大学、第一师阿拉尔市专家组对适合机采的“阿农海2号”长绒棉品种进行测产鉴定。新品种长绒棉绒长达40毫米,产量高、品质优,且更适合机采。

  塔里木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曹新川从事长绒棉育种研究多年,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长绒棉种质资源不断优化、产量逐年提升。但由于长绒棉特有的生长属性,机械采收浪费大、含杂率高,大多采用人工采收。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棉花生产的劳动力机会成本越来越高,这已成为制约长绒棉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长绒棉种植面积从兴盛时期的180万亩下降到如今不足60万亩,新疆长绒棉产量也由占世界总产的20%下滑到目前不到10%。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为攻克长绒棉机采难题,第一师阿拉尔市农业农村局、农科所等部门,联合塔里木大学专家团队开始攻关,围绕机采长绒棉新品种选育、配套机械采收技术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关键环节,选育出适合机采的“阿农海1号”“阿农海2号”长绒棉品种,为稳定长绒棉种植面积奠定了良好基础。

  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长绒棉种植户杨文革说:“10年前我种植长绒棉全靠人工采收,采收成本较高。今年种了新品种,不仅产量达到预期效果,还实现了机采,大大降低了采收成本,经济收益相对也增加了,明年我计划增加种植面积。”

  “通过校企、院企合作,我们的科研能力得以提升,获得更多的种质资源,也解决了新疆长绒棉在采摘方面‘卡脖子’的问题,是对新疆长绒棉生产上的一次革命。”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花专业委员会委员李军华说。

  长绒棉是纺高支纱的关键原料,为高端色织、家纺等顶尖产品和出口高附加值纺织品及服装的主要原料。专家表示,长绒棉的育种、机采、规模皮棉加工是一个产业系统,提高长绒棉机械采收水平尤为重要。

  塔里木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曹新川说:“不仅要优化新疆长绒棉品种,后续的采收、清花设备也要跟上,创立一个比较大的品牌,提高棉花附加值。”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037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