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致富不忘众乡邻,将棉花种植管理经验无私传授给连队其他职工,热心帮助困难职工,先后带动一百余名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兵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1月12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七师一二六团九连职工马全喜获评“助人为乐好人”。这一消息经兵团、七师各媒体报道后,马全喜再次引起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关注。
困境家庭的“撑伞人”
“江云,我这会儿到你家去……”11月21日,马全喜和往常一样前去看望他帮助多年的兄弟秦江云。
从当年秦江云在连队打工时与马全喜相识,到今年已有二十多年。
2013年,秦江云遭遇车祸,导致下肢残疾,因治疗背负了巨额债务,次年又因为家中平房电路老旧引发火灾,烧了大半家当,经济十分困难。就在他躺在病床上觉得日子过不下去时,与他并不相熟的马全喜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说起当年的事,秦江云感慨万分地说道:“当时太灰暗了,感觉生活没有希望,是马哥过来看我,给我拿钱又帮着种地,我才从困境中走出来。”
“那时候,他伤得重,家里孩子小,又有老人。我知道后,就想着搭把手让他好好养病,毕竟谁家没个难处。”记者在采访马全喜时,马全喜非常自然地说:“以前淋过雨,别人为我撑过伞。现在,我也想做那个撑伞的人。”
自此之后,秦江云遇到难事时,身边总会出现马全喜的身影,秦江云亲切地称呼他为马大哥。秦江云身体不好,家里的大事小事马全喜都帮他协调解决。临近播种棉花,秦江云没钱买农资,马全喜第一时间拿出4万元钱,为他解决农业生产上的困难。
“多亏了马大哥的帮忙,不然都不知道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他。”秦江云下肢恢复得很好,行走没有问题,家里住上了楼房,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
秦江云说:“现在他就跟我亲大哥一样,我心里有啥事都跟他说,家里有啥事只要他知道了,也是第一时间帮忙。”
打出来的兄弟情
马全喜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谁家遇到难事,他都喜欢出手帮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马大哥,在2007年的冬天却动手打了合伙人张存亮。
“那时候,我跟着马哥种地挣上了钱,冬天就跟着别人赌博。他知道后冲到我家,给了我两巴掌。”张存亮说。
1998年,张存亮到一二六团打工时认识了马全喜。2007年,马全喜看他踏实肯干,便把自己的三百亩地分给张存亮一半,俩人合伙种地。张存亮种地是把好手,第二年就分到了十几万元。可是,这十几万元钱在兜里还没暖热,就被张存亮输了个精光。
说起当年的事,马全喜有点愧疚地说:“他挣点钱不容易,还赌博。我知道这个事后气坏了,也心疼他,加上当时年轻冲动,没忍住动了手。”
这是平时总是一脸笑眯眯的马全喜第一次动手打人,冷静后,马全喜又找到了张存亮。
“马哥找到我,给我道歉,我明白他是为我好,我很感激他。”此后,张存亮痛改前非,再也没有参与过赌博。他和马全喜之间的情谊也越来越深厚。
现在,张存亮有了房、买了车,有了可以赚钱的农机,小日子越过越好,也彻底融入了马全喜的家,成为了马全喜三兄弟口中的“四弟”。
“我们合伙快二十年了,现在就跟亲兄弟一样,马哥的妈妈就跟我亲妈一样。”张存亮说。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1995年,马全喜把母亲李春元从甘肃老家接到一二六团。李春元是一位朴实勇敢、执着善良的老人,“勤、忠、俭、容”的戈壁母亲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自马全喜记事起,母亲就像男人一样撑起了整个家。修梯田、割麦子、拉架子车……那些男人都觉得吃力的农活,母亲却咬牙坚持。
要过饭、受过骂、挨过打,甚至有人劝李春元,抛弃大她11岁、曾得过小儿麻痹症、不能劳作的丈夫以及3个幼小的孩子。但是,李春元却狠狠地回绝了那些人,并凭着自己的坚持,照顾好了一大家子。
“我妈年轻时吃了不少苦。我爸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我妈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我们三兄弟拉扯长大。”马全喜在熟练地为母亲梳头时说。
听到这里,马全喜的母亲李春元露出幸福的笑容,告诉记者:“现在日子好,吃得好穿得暖,人就要知足,有能力把自己过得好,看到别人有需要咱就帮帮。”
在马全喜小的时候,家里的重担都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在母亲无暇同时顾及农活和孩子时,是乡亲们搭把手,把日子过下来的。谁家农活干完了就会过来帮个忙,谁家炒肉了就送过来一碗……这样的经历也使得马全喜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人这一辈子,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为什么马全喜能一次次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这和他曾经的经历、父母的教诲息息相关。
“小时候条件不好,父亲患小儿麻痹症,家里事都是邻居给帮忙,所以从小父母就给我说孝为先、善为本,我们对人要抱有感恩的心。”马全喜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时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82年,由于家境困难,14岁的马全喜从甘肃老家来到一二六团投奔大伯。在一二六团上学期间,马全喜利用放学时间捡废铁、拾薄膜,攒着赚来的每一分钱,到时寄回老家。
初中毕业后,勤奋好学的马全喜成为一二六团八连最年轻的职工。
几年后,一心想改写命运的马全喜,用东拼西凑借来的几千块钱,承包了200亩土地种植棉花,他每天早出晚归,学习棉花种植技术,精心打理着每一株棉苗。
马全喜说:“那时候条件不好,浇水都是大水漫灌,白天晚上离不开人,我基本都住在地里,就想着能多赚点钱。”
凭着踏实肯干,乐于上进的良好表现,1988年马全喜被连里选拔到农机站,成了一名农机工人。那时候,连队里只有一辆农机车,职工都排队等着干农活,马全喜琢磨着,买一辆农机车必定生意红火。可是他没钱,就想着先向别人借钱,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本来说好的,下班后去人家家里借钱,去的时候精神气十足,借不上钱回来的路上感觉自行车都蹬不动了。”回想起当时的心情,马全喜依旧充满了失落感。
在马全喜心里,别人越是瞧不上他,他越是要努力做出点成绩来。那几年,马全喜放过羊、开过机车、经营过饭馆,吃苦耐劳的他一直在不断探索。
马全喜说:“我干活实在,好多老人都说我是个好娃娃。因为我干活干得好,连长破格让我上机务,开始开车。我就干着学着,从这以后,我感觉我的生活确实变好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最初种植200亩地到每年种植近千亩地,马全喜的收入逐年增加。
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
2018年,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作为连队职工,马全喜也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不仅地里的收入提高了很多,而且开了一家农资店。
马全喜富了,但他没有忘记带领连队职工同走致富路。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闲时在家看书,给自己充电是马全喜必做的事。在地里摸爬滚打了许多年,面对大田生产,他总是敢于带头尝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逐渐成了农业新科技带头人。
“2010年,我到处打工,生活也困难,他就让我给他管理棉花,还教我棉花种植技巧,现在我自己承包了土地,生活条件也好了。”一二六团十连居民李继文说。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这是马全喜的口头禅。
2003年,抱着崇敬的心情,马全喜积极要求进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年来,马全喜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彰显党员的先进本色。无论谁家有了难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马全喜,而他也总是乐呵呵地、无条件地伸出援助之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就是要为职工群众作表率,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马全喜说。
随着农业智慧化水平逐渐提升,现在马全喜依旧喜欢没事就在地里转转,看看职工地里的棉花长势,瞅瞅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
“职工有不懂的地方我就给他到地里讲讲,就想让他们少走弯路、少吃苦,多赚点钱。”说起没事就爱在地里转的“毛病”,马全喜笑呵呵地说。
在马全喜的带动下,连队职工群众陆续接受了新技术,采用了棉花新品种,连队的种植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乡亲们的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
迷茫人生的“点灯人”
2014年,马全喜认识了生活困难、四处漂泊打工的黄红儿,在得知黄红儿家生了二胎,因收入低不能养活老婆孩子,准备回甘肃老家时,马全喜找到了黄红儿,想帮他在新疆扎根,过上啥也不愁的好日子。
当年,马全喜就腾出自家平房,让黄红儿一家住了进去。有了根据地,黄红儿漂泊的心也定了下来,踏踏实实跟着马全喜学习种植管理棉花的技术。经过几年积累,在马全喜的帮助下,黄红儿评上了职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还买了新车,日子越过越好。
“我买房子的钱都是马叔给垫的,他也不让我着急还,就让我拿着用,真就把我当亲儿子一样的。”黄红儿感动地说。
说起黄红儿要回老家的事,马全喜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我也是甘肃人,老家条件没新疆好,我就想着要帮他把眼前的难关渡过去。红儿又踏实肯干,日子肯定不会差。”
正如马全喜所说,在他的帮助下,踏实肯干的黄红儿很快就走上了致富路。
爱心传递暖人心
“能为有需要的人搭把手帮个忙,心里得劲。”这是马全喜常说的一句话。由于马全喜的热心肠,不少人都成了他的亲戚,成了他心里记挂的人。乌苏市甘家湖牧场的牧民包达依·所了坦就是马全喜相伴十几年的亲戚之一。
“就跟家里兄弟一样,我就让他有事找我,能搭把手我肯定不含糊。”马全喜说。
当年,马全喜在甘家湖牧场租了土地种植棉花,得知包达依·所了坦家有困难,便经常上门帮忙。
包达依·所了坦的母亲年迈体弱多病,老马就多次带着他们去乌苏市就医。2020年冬天,包达依·所了坦的母亲去世了,老马又忙前忙后,帮助他把母亲的后事办好。今年夏天,包达依·所了坦的两个孩子出了车祸,也是老马不计报酬、出钱出力地帮忙。
说起马大哥,包达依·所了坦激动地说:“马大哥就像我亲哥哥一样。我汉语说得不好,买草料啥的都是他一手包办,家里有事也都第一时间帮忙。”
做好事让马全喜心里美滋滋的。在当地,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件马全喜帮助别人的故事,在他的影响下,也有不少人主动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在我困难的时候,马哥帮过我。河南发洪水,马哥也是捐钱捐物又出力,我感觉我应该向他看齐。”一二六团十连居民李继文说。
很多和李继文一样接受过马全喜帮助的人,默默在心里都有一个成为他,并把这种温暖传递下去的美好愿望。
“我有能力了,我也要像我马叔一样,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更多跟我一样有困难的人。”黄红儿说。
帮大家就是帮自己
有人给马全喜算了笔账,这些年,他累计向周围职工群众借款百余万元,其中没有收回来的就高达七八十万元,也有不少人说他是“年年在上当,当当不一样。”
马全喜的妻子师惠琴说:“也生气,但他总说,你看,现在我们日子好了,每天早上一睁眼,不愁吃不愁穿,也没要还的账。咱得知足,好多人日子过不去,咱们搭把手,把困难渡过去。”
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能够支持马全喜乐于助人的行为,师惠琴成了马全喜坚强的后盾。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马全喜有被人借钱不还的经历,觉得有的人就不值得他帮,马全喜却说:“我从小吃过苦、受过气,体会过困难时候没人帮的窘迫。现在有人跟我张口借钱或是寻求帮助,我就特别理解。所以,我就想着不能让人家白张嘴,能帮一点儿是一点儿。”
正是这份热心肠,在一二六团,谁家有困难都会找他帮忙,马全喜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大家口中的“马大哥”“马叔”“马善人”……
凭借自己先富带后富,帮助百余户职工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经历,马全喜获得了一二六团“多元增收致富能手”、七师“劳动模范”、自治区“劳动模范”、兵团“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乐于助人的人是最富有的,而且帮人家就是帮自己。我觉得做事情不光是为了图回报才做,是做自己心安理得、愿意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马全喜告诉记者。
这就是马全喜,一个平凡的职工,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就像是扎根边陲的白杨树,虽普通但却伟大,虽平凡但却熠熠生辉!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用自己的热心温暖了七师这一片热土。
作者: 张婷婷 赵丰 杨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