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代代国门的更迭,霍尔果斯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边境城市,已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物流枢纽。
(中欧(中亚)班列从霍尔果斯站缓缓驶出)
汽笛长鸣,一列列满载日用百货、电器零件、服装玩具等货物的中欧(中亚)班列从霍尔果斯站缓缓驶出,日夜兼程驰骋在亚欧大陆上。如果说中欧班列是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那么一代代变化的国门,便是霍尔果斯随着国家开放脚步一起成长的见证。
(第一代霍尔果斯国门联检厅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座苏式红砖平房【资料图】)
上世纪50年代,霍尔果斯第一代国门在荒滩戈壁中建立,直到1983国务院批准霍尔果斯口岸正式恢复开放,才重新选址扩建了二代国门,狭窄的马路上车水马龙,人群熙来攘往。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上世纪90年代初,国门再次升级,与此同时,国务院批准建立霍尔果斯口岸边民互市,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内陆边民贸易市场,也是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的边贸市场,被誉为“西部口岸第一市”。1996年,霍尔果斯第四代国门联检厅启用,两边是出入境客检厅,中间是进出境货物车辆通道,这是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通道国门。
(1996年,霍尔果斯建成了第四代国门联检厅,比第三代国门前移了一公里多,这是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通道国门【资料图】)
2000年后,霍尔果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满足通关过货需求,第四代国门经过拓宽加高,改造成为第五代国门。2018年,第六代国门正式启用,承担起经济贸易和跨国流通功能,对于我国加快向西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8年9月25日,第六代国门正式启用,这座毗邻中欧铁路、矗立在双西公路上的新国门成为了霍尔果斯市新的地标)
在国门变迁的步伐中,霍尔果斯的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投入运营,在这个总面积5.6平方公里的全封闭区域内,两国公民和第三国公民不用签证即可凭护照或出入境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出入,进行洽谈和贸易,从中心进入中方境内每人每日一次可携带8000元人民币免税商品,从中心进入哈方境内的人员,每人每月可携带价值1000欧元或31公斤之内的免税商品。今年6月以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迎来边境游、跨境游、购物游客流高峰,每天进出合作中心人员超1.3万余人次,最高一天达2.1万人次。据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截至6月16日,今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进出人员突破百万人次,达到106万人次,同比增长346.8%。
(霍尔果斯综保区商品车出口业务红红火火)
2020年9月,国务院批复将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整合优化设立霍尔果斯综保区,规划面积3.61平方公里,享受“配套区+综保区+开发区”三重叠加政策,主要功能为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依托整车进口口岸优势和保税物流政策,综保区全力打造以汽车展示销售、拆解组装、检测维修等为一体的汽车进出口全产业链,引进了三一重工、徐工、陕汽、重汽、金龙客车、宇通等35家汽车仓储物流及进出口贸易企业,出口车型涉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及新能源、特种作业车等。截至今年6月,从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出境的商品车已突破1万辆,实现出口额30亿元以上。先后建成投用跨境电商监管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分拨中心,开发上线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相继落地多种电商出口模式,招引注册企业24家,有效推动综保区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发展动能的转换和提升。
(繁忙的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
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于2012年12月22日实现通车运营,它向东通过精伊霍铁路与国内铁路网相连接,向西通过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站与哈铁路网相连通,是我国最大的常年开放铁路客货运输口岸。目前,该铁路口岸通行班列数量累计已超2.8万列,班列开行线路累计达77条,可辐射境外18个国家、45个城市和地区,已然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黄金通道”。
如今的霍尔果斯已成为集边境区、口岸城、商贸型、国际化特点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霍尔果斯发展前景光明,潜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