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走进博乐市青达拉街道建国路社区居民刘庆乐工作室,鸵鸟蛋雕作品映入眼帘,浅刻、镂空,配上明亮的色彩,着实吸人眼球。
花鸟鱼虫,梅兰竹菊,人物山水。刘庆乐雕刻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最开始的浮雕、镂雕,再到落雕、景泰蓝,他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只有2.5毫米厚的蛋壳上动刀子,就像在钢丝上跳舞,如履薄冰。稍微把握不好力度,就会前功尽弃。
博乐市青达拉街道建国路社区居民刘庆乐说:“鸵鸟蛋雕刻的过程需要时间和一定的技艺,还有白画,葫芦烙画,颜色对比强。”
刘庆乐原是一名电力工作人员,他2014年退休后,开始对葫芦烙画很感兴趣,后来发展到鸵鸟蛋雕刻、刻版画、宣纸烙画。刘庆乐介绍,他从2021年开始雕刻鸵鸟蛋,收集废弃的鸵鸟蛋,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各种图案并把它雕刻出来,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观赏价值。
刘庆乐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将本会成为废弃物的蛋壳变成了艺术品,并不断创新求变,将镂雕、景泰蓝、浮雕等创作手法,运用在鸵鸟蛋雕刻上,为这项艺术带去了更为多元和丰富的感观和视觉体验。刘庆乐为了蛋雕技术能更好的传承下去,自己还做了不少努力。
刘庆乐说:“鸵鸟蛋雕刻、葫芦烙画、木板烙画、宣纸烙画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传,我准备无偿带徒弟,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