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照片里的精河|看精河教育流金岁月 谱书香精河金色华章

作者: 张健霆    来源: 精河县融媒体中心    日期: 2023-04-0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翻开尘封的老照片,从黑白到彩色,每张照片都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反映着一代人的青春,串联着精河县教育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沧桑巨变,从书本到课桌,从操场到校舍,精河县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

  3月30日,精河县第一小学退休教师曹银萍拿出了自己珍藏的老照片,给记者讲述学校的变化。曹银萍轻抚着这些照片说:“我从30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一路见证了精河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

  精河县第一小学始建于1907年,到如今已有百年历史。曹银萍1983年从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精河县第一小学任教。回忆起曾经的教学生活,往事历历在目,令她感慨万千。

  曹银萍回忆:“当时的学校只有20间土坯房教室,4间教师办公室,墙面是我们自己粉刷的,黑板则是刷的漆,两个老师共用一张桌子办公,冬天则需要自己架炉子取暖。全校只有30名教师,光我一个人就要带4门课。由于没有校舍,学生们只能走读,条件还是很艰苦。”

  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了新变化,精河县教育的薄弱面貌快速改变。1991年9月精河县第一小学第一幢教学楼竣工并投入使用。从此,校园里图书室、实验室、音乐室和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曹银萍想起当时搬进新教学楼时的情景,不由地激动起来。“崭新的桌椅和各种多功能室,校园环境也越来越好。孩子们和我们像自己搬了新家一样的高兴。”

  随着精河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精河县第一小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校内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学校的教学楼和食宿楼动工兴建,标准化塑胶运动场、塑胶篮球场、塑胶羽毛球场等设施一一落成。现如今,从黑板到投影仪,再到纳米触摸屏,教育信息化水平突飞猛进。“互联网+教育”改变着传统教学,信息化教育产品逐步走进课堂,成为教育教学的好帮手。

  已经退休的曹银萍,对“互联网+教育”竖起了大拇指,她说:“学生通过在线资源平台,可以实现和疆内外的学生同上一堂课,信息化建设缩小了教育资源的差距。”

  近年来,精河县在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从培养、培训、管理、激励、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县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木•左日格是一位通过精河县人才引进政策引进的教师,从2014年进入教师队伍起,便扎根在托里镇中学,8年多的教学经历,让他切身感受到了学校的发展变化。

  木•左日格说:“现在教学环境越来越好,教师待遇逐年提升,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作为教师获得感更足了。”

  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要发展必然要走改革创新之路。精河县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种方式开展系列教研理论学习和教学教研实践活动,同时,借内地名校师资力量,打造家门口的“襄阳教学班”,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018年,精河县高级中学和精河县第二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别设立了襄阳五中精河分校、襄阳四中精河分校,通过借助内地教育大省先进的教育理念及管理方式,让精河的孩子在家乡接受优质教育。

  精河县高级中学襄阳五中精河分校副校长田兆琴说:“如今,‘襄阳教学班’的示范效应已经开始显现。我们在各个学科开设了示范课,学校的所有老师都可以来听。另外,我们还和襄阳的老师一起备课,共同研究教学内容,这对我们来说受益匪浅。”

  近年来,精河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精河县在全疆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累计争取和投入教育发展专项资金7.08亿元,新建学校13所,新增校舍面积23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8.8万平方米。

  精河县陆续成立了自治区级名师工作室1个,名书记领航工作室1个,州、县级名师工作室48个,培养州级骨干教师45名,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00名。2018年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并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本科上线率提升至65%,全县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现如今,一座座新学校拔地而起,一个个校园焕然一新,一名名好教师潜心育人,舒适、安全的校园,已成为精河县“最亮的风景”。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9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