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在全麻下,利用气管内超声,使用氩气、冻切、电切、活检等技术成功将肿物堵塞气道导致气管狭窄、咯血的李女士(化名)从濒危的边缘挽救回来,为其成功打通了气道,同时还为另一名气管软骨塌陷的患者顺利植入覆膜支架一枚,标志着自治区人民医院在呼吸介入诊疗方面再上新台阶。
气管支架技术“架”起生活新希望
55岁李女士,近日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日益加重,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被收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住院治疗。肺部CT显示,该患者气管下端发现病变。完善气管镜检查后确认气管下端可见新生物阻塞管腔,新生物表面附着大量白色粘连物,冷冻及活检无法去除。此外,通过气管镜检查还发现,李女士的气管软骨破坏并狭窄,随时可能发生气道软骨塌陷,导致窒息。
面对病情复杂的患者,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副主任魏雪梅(主持工作)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了病例讨论,综合患者病情,决定拟在全麻硬质支气管镜下为李女士进行肿物切除及支架植入。
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医护人员为患者行硬质支气管镜检查
硬质支气管镜技术是诊治气道内疾病最有效的技术之一,除能保持气道通畅外,在操作端还有侧孔与呼吸机相连,并有许多介入通道,便于软性支气管镜及其他器械进入气道内,大大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可在直视下进行热消融、冷冻、放置内支架和取异物、新生物铲除等操作,是现代介入肺病学的主要工具。
气管内支架则是近年发展的介入治疗新技术,主要应用于气管、支气管、食管的恶性肿瘤所致的气道狭窄及气道食道瘘伴有气道狭窄时的治疗,支气管、中心气道器质性狭窄的管腔重建,气管、支气管软化症软骨薄弱处的支撑以及气管、支气管瘘口或裂口的封堵。因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且利于排痰、不易移位、贴壁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经硬质支气管镜支架植入术,是在全麻下通过硬质支气管镜把支架置入狭窄气道的成熟技术,支架置入后可立即缓解气道狭窄所致的呼吸困难。”魏雪梅说,该技术临床应用于肺及气道疾病,如肿瘤、结核、慢性炎症、支气管淀粉样变等导致气道外压性狭窄或气道自身狭窄,气管支气管软化症引起的狭窄等疾病。
“硬质支气管镜不可弯曲,置入难度大,”魏雪梅介绍,不仅需要操作者有丰富的气管镜操作经验,也需要麻醉医师对气道麻醉的严格把控,保证患者的肌肉处于极度松驰状态,这对操作医生和麻醉医生,都是一个挑战。
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及进一步提高呼吸介入的水平,特邀我国呼吸介入病学的领军人物、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广发教授指导工作。王广发了解患者病情并在床边进行了充分评估,认为该患者符合经硬质支气管镜下介入手术及支架植入的指征。
手术中
术中,呼吸介入组医护人员通过硬质支气管镜检查,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并将气管内新生物通过电切、冷冻切除,清理了管腔内的坏死组织。随后,根据气管末端的直径和病变范围,植入了合适的支架。气道瞬间被支架撑开,气道通畅了,所有医护人员也都松了一口气。
为咯血、呼吸衰竭患者打通生命气道
在王广发教授的指导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还为一名患有严重慢阻肺的患者实施了全麻硬质支气管镜下新生物切除、血块清理及氩气刀止血治疗术。
这是一名60岁的男性患者,右上叶口及右侧中间段支气管新生物导致支气管狭窄,反复咯血,完全不能平卧,否则会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也随之下降。由于不能平卧,几乎无法完成胸部增强CT检查。考虑到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医院组织进行了多学科讨论及会诊,在王广发教授的指导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为其实施了全麻硬质支气管镜下新生物切除、血块清理及氩气刀止血治疗术。
手术中
手术前一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副主任阿布力米提·阿布都拉为患者进行了镇静麻醉,并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在呼吸机的保障下,为该患者进行了急诊胸部增强扫描,因右侧气管内新生物血运丰富,于是紧急为患者实施了经胸主动脉造影+支气管动脉造影+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止血治疗,为接下来的介入手术大大降低了出血风险。第二天手术非常顺利,新生物被切除,咯血也已止住,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此次两例按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介入手术的成功实施,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协同诊疗水平及疑难病例的综合治疗水平。”魏雪梅表示,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介入手术治疗,使得气道快速通畅,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类似危重患者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更多更优的选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努力,利用高超的呼吸内镜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患者,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文/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 康莉 健康报记者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