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8月起,陆续有3个山区乡镇的19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莎车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安居,易地搬迁安置点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工程,进行实时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识别帮扶,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在莎车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团结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得益于科学的技术指导和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的有效管护,阿布都热合曼·图尔荪于去年年底第一次试种的草莓长势喜人,春节前夕就可以上市销售。
易地搬迁安置点团结村村民阿布都热合曼·图尔荪说:“这个大棚一共种了200公斤草莓,一公斤草莓是90元钱,一共能卖2万块钱。”
阿布都热合曼家的五个大棚分别种了西红柿、花卉、草莓等,一年收入可以达到7万多元。阿布都热合曼还雇用了其他村民帮忙打理大棚。
去年,莎车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利用国家扶贫资金修建了100座温室大棚。在此之前,很多村民都没有接触过温室大棚。为了让村民尽快掌握种植技术,莎车县易地搬迁安置点邀请技术员对村民进行培训,从播种到采摘各个环节都进行一对一指导。
莎车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党工委副书记阿布来提说到:“我们聘请了山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温室大棚由干部负责包联,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能及时与相关的部门单位进行对接。”
莎车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已通过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带动约100户550人就业,人均增收6000元,还成立了专门的销售队伍进行统一收购、批发售卖,吸引了更多的村民投身大棚种植。
莎车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团结村村民阿布都热合曼·图尔荪说:“我们用大棚的收入,把房子装修了,茶几、沙发都买了,孩子们现在上学呢,我们也准备买一辆车。”
就近就地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途径,发展产业是解决就业的基础。莎车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借助村民有小规模养殖经验的优势,把发展骆驼产业作为强化易地搬迁安置点后续帮扶政策的重要举措,引进双峰骆驼1400余峰,由企业运营管理,160多位搬迁居民在这里实现了稳定就业。
新疆哎呦喂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喀斯木·努尔麦麦提说:“相对于其他牲畜,骆驼更能适应这里的气候,养殖方面也请了专门的技术人员给我们培训,现在每个人平均工资2500元左右。”
当地建立了骆驼良种繁育中心,日产奶量可达300公斤以上。按照每公斤市场价80元计算,每天驼奶销售额可达2.4万元以上,在“政府+企业+脱贫户”的经营模式下,村民们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而且年底还能领到分红。
新疆简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红疆说:“下一步,准备发展驼奶的深加工产业,并依托易地搬迁安置点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利用我们骆驼养殖资源优势,打造沙漠旅游驼队等旅游项目,更好地推进我们骆驼小镇的发展,带动当地村民的增收致富。”
今年36岁的热娜柯孜·阿吾提原来住在偏远山区,2018年全家搬迁到易地搬迁安置点和谐村,住进了安居房,分到了10亩地、1个蔬菜拱棚,每年有牛羊分红。 2020年,热娜柯孜一家如期脱贫。但是一家人的生活仍面临着一些困难:丈夫车祸后被评定为二级残疾,一直在家养病,3个孩子还在上学,生活的重担压在热娜柯孜一个人的肩上。通过村里进行入户走访核实,热娜柯孜家被认定为脱贫不稳定户,她与丈夫获得公益性岗位,每月有2500元的稳定收入。
2021年,莎车县易地搬迁安置点人均收入达到13299元,产业数量已经扩大到21种,戈壁荒滩正在逐步成为“产业绿洲”。易地搬迁安置点的“蜕变”过程也为莎车县乡村振兴局的干部们指明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下一步,我们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巩固提升粮油、瓜菜、万寿菊、巴旦姆、畜禽等特色种养产业,深入培育发展馕、纺织服装、电子组装、新型建材、建筑劳务、电力、旅游等新型业态,以产业带动巩固全县38.88万名劳动力就业成果。”莎车县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雪梅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