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绿水青山人常在,文旅融合总相宜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作者: 白玉林 安芮琦    来源: 新华网    日期: 2021-10-01

  新华网乌鲁木齐10月1日电(白玉林、安芮琦)五期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大力实施“旅游兴州”战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使旅游业逐渐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经济稳步发展,文旅融合发展逐渐驶入科学轨道

  金字招牌 绿色发展

  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风光秀丽的高山湖泊,又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2020年赛里木湖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乃至全疆又一响亮的旅游名片。如何发挥好这张“金字招牌”,化自然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博州旅游人一直在努力。

  近年来,博州举全州之力、集全州之智,加快构建“一龙头、一核心、一环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科学决策、抢占先机,加大引客入博奖励力度,举办系列文旅节庆活动

  1—8月数据显示博州共接待游客1353.9万人次,同比增长119.4%;实现旅游收入114.4亿元,同比增长170.5%。

  数据持续走强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并重的发展理念,是赛里木湖景区建设的坚守。

  “不让一滴污水流进赛里木湖、不让一片垃圾留在赛里木湖”成为博州人的共识。

  “赛里木湖景区风景一年四季都不同,我也经常带朋友来赛里木湖玩,这里游玩项目越来越丰富,生态环境很好。”来自伊宁市的游客巴特尔说。

  一碧万顷的赛湖风光。博州文体广旅局提供

  在赛里木湖景区,区间车、移动餐车均采用新能源无污染电动车,深受游客喜爱的房车营地内所有设施使用清洁电力。景区内区间车、自驾车、帆船及房车等动力均为清洁电力,确保零排放。

  同样作为博州政府报告温赛一体化要求的温泉县,一直以其独有的温泉资源吸引着疆内外游客。

  2020年末,温泉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这得益于温泉县政府积极打造景城一体化及景区的自然生态恢复为落点,对温泉县湿地系统进行了恢复。

  过去由于放牧等人类活动,湿地水位下降明显,县政府从博尔塔拉河计划性引水,并在湿地周围建立木栈道、观景台,把湿地和居民生活区分隔开来,让湿地系统慢慢修复。

  效果显而易见,站在温泉县博尔塔拉河国家湿地公园,碧波万顷,水草丰茂,良好自然环境吸引了天鹅等候鸟在此栖息。

  温泉县的博尔塔拉河国家湿地公园,碧波万顷,水草丰茂。新华网发 白玉林摄

  “冬天,草甸子里就有天鹅,这两天少,冬天多。”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马福仓大叔说。

  半边湿地半边城,让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景点吸引游客,在这里打卡、写生、观光,温泉县做到了打造景城一体 ,生态环境良好的康养小镇,让景在城中,城在景中。

  干净的空气,一眼望不到边的湖水,令人心旷神怡的大自然风光,得益于博州在发展旅游事业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游客数量、旅游收入逐年增加。良好生态助推了博州旅游经济高速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品牌建设带来品牌效益

  有了金字招牌,不等于一劳永逸,怎么才能把旅游发展经济效益最大化是这五年博州全力探索的一条路,加快品牌建设,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打好品牌化的牌。

  十三五期间,全州上下围绕旅游要素,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共打造A级景区16家,星级酒店18家、星级农家乐72家、旅游民宿27家、旅行社18家、餐饮店面4000余家、精品餐饮美食街9条、大型城乡夜市26家、大型商业综合体8个、特色购物街区8条、文化旅游商品生产企业400余家,评定“博州礼物”107种、“新疆礼物”20种;成功创建博乐市全国文明城市、温泉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博格达尔村、明格陶勒哈村分别获选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乡村旅游示范村,决肯村入选国家级最美休闲乡村,赛里木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成功。

  博州累计投入149.8亿元,加快推进景区、景点建设,重点实施了赛里木湖景区、鄂托克赛尔天泉景区、木特塔尔沙漠景区、博尔塔拉河景区等基础设施、博州支线铁路、博乐机场大道、精河——阿拉山口高速公路、环博全域旅游观光带线路、各大景区供电设施、博乐阿拉山口机场改扩建、城乡一体供水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有效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的短板。

  当地还大力实施“三难一不畅”项目建设,缓解了游客“如厕难、加油难、停车难、通讯信号不畅”的问题。持续用力打造航空、铁路、公路立体旅游交通体系,逐步形成“1421”(从乌市乘飞机1小时到博州、乘动车2小时到博州、高速公路4小时到博州、博州1小时旅游圈)旅游交通架构,开通连接疆内外直飞航线14条。

  旅游不仅需要基础设施投入,还要精心打磨旅游产品,博州政府因地制宜,推出了多条旅游线路,填补了市场空白。

  十三五期间,全州旅游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优化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有机组合,推出全域观光、乡村旅游和自驾房车游旅游线路,打造温—赛度假、康养、体育、摄影、婚庆、研学旅游线路,培育环艾比湖科考、探险、体育和阿拉山口——夏尔希里边境红色旅游等特色精品线路。

  温泉县河谷森林景区美不胜收。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体广旅局提供

  当地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提升观光体验游,开发低空游、湖泊水上游、沙漠运动游、温泉康养游、边境购物游、冬季冰雪游等产品,培育发展自驾房车游等新业态,初步形成了水陆空并重发展的旅游产品体系,开发一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等旅游产品。通过努力,全州的旅游从半年游全年游单季游四季游转变,由景区景点游向全域旅游发展。

  品牌走出去靠的是宣传,这五年,博州不断拓展客源市场,按照“援疆抓湖北、西北抓西安、西南抓成都、华南抓深圳、直辖市抓京沪”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客源市场的开拓,开展“新疆是个好地方——亚欧支点·灵秀博州”旅游形象宣传。

  博州不断打造赛事品牌,中国·新疆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等成为博州乃至新疆旅游名片。

  此外,全州还积极与主流媒体开展合作,赛里木湖美景在中央电视台展播9次,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提升。

  博州注重品牌+宣传,打出双重组合拳,既提高了知名度,又带了经济收益。十三五期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3403.1万人次,从2015年的260万人次增长至2020年的1150.1万人次,增长4.4倍;旅游收入339.5亿元,从2015年的18.2亿元增至2020年的76亿元,增长4.1倍,旅游产业拉动经济作用日趋明显。

  文旅融合 新机遇 新挑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血脉。博州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民族文化在此交融。

  “乡村旅游不是简单的复制,要有独特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卡伦文化。”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马宁介绍

  博格达尔村外墙富有卡伦文化元素的绘画。新华网发 白玉林 摄

  卡伦一词源于蒙古语,是哨所的意思,延续到现在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守边护边的精神寄托。走进博格达尔村,带有浓浓卡伦文化特色的农家小院分列街道两旁,据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马宁介绍,近年来,全村累计投入资金1200万元,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扶贫、旅游等项目建设,实现上下水与县城并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

  2019年,博格达尔村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称号。

  作为乡村旅游建设者和探索者,建设之初,马宁也受到专业人士质疑,“老百姓喜欢把自己居住的地方打造成景区吗?”

  面对质疑,最好的回应就是用事实说话,一开始马宁也是心里打鼓的,但看到一批批游客为村里带来的收入,一颗悬着的心也算落了地,“游客一来,大家都能从中获益,尤其是经营农家乐的村民,大家也就不会再反对。”马宁说。

  博格达尔村的特色农家乐。新华网发 白玉林摄

  把乡村打造成景区,让景区来带动全村一起就业,目前博格达尔村共有农牧家乐28户,其中4星级2户、三星级4户。2020年,全村近百人在家门口实现发展旅游就业,去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创收320万元,人均旅游增收6850元左右。

  十三五期间,博州政府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旅游业发展根本目的,坚持游客为本、景城共享,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拉动消费、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扩大开放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使旅游业成为富民强州的幸福产业、民生产业。

  近年来,博州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舍变旅社、村民变导游,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实施标准化农田建设,夯实农业旅游观光基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满足市民休闲旅游需求,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博河长廊休闲观光带,围绕“赛湖渔业”“红叶酒庄”“天莱香牛”“香紫苏加工”等工业企业,形成工业观光游,大力推进枸杞深加工、高白鲑、天山青等系列旅游产品开发,丰富“博州礼物”产业体系;创新民俗活动,打造游客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强的夜间经济业态。

  从保护看发展,从品牌谈建设,从文旅融合讲创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旅游业厚积薄发,再战新征程。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2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