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智能手环,我在手机上就能看到老人的健康数据,工作时也能安心。要是老人不小心跌倒,手环还会自动报警。”3月26日,新疆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山水社区居民马先芹在社区免费为母亲领取了智能手环。
三十三团山水社区辖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辖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独居、空巢老人数量众多,基层治理和居民照料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山水社区深入推进“123”工作机制,全力打造智慧康养平台,探索“党建+智慧养老”新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信息化平台,以智能终端设备为连接纽带,整合党员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的力量,为辖区老人量身打造常态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
“张大爷,您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我们已通知网格员,让他们尽快赶过去。”每天,山水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先良和社区“两委”成员都会通过智慧康养平台的远程看护设备对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进行巡查。
山水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先良(左二)和社区“两委”成员通过智慧康养平台巡查老人健康状况。
智慧康养平台作为智慧养老服务的核心,集成了烟感报警器、燃气监测报警器、一键紧急呼叫器和4G/5G摄像头等多种智能终端设备。这些设备时刻守护着老人的安全,实时监测老人的日常活动、生命体征和位置信息等,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和老人子女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为老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社区为有需求且在不侵犯老人隐私的前提下,为老人安装智能设备,并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为老人建立服务档案,制定服务计划,构建了‘子女、网格员、社区’三级响应机制,降低高龄独居老人意外伤害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孙先良说。
在祥和小区蒲素荣老人家中,远程看护设备、烟雾探测器、紧急呼叫器等一应俱全。“全副武装”的智能终端设备方便老人随时随地向家人和社区进行求助。
2025年春节前夕,蒲素荣老人家中的暖气管进水口突然崩裂,管道里的水涌进房间,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她按下了一键呼叫器。社区“两委”成员通过智慧康养平台接收到报警信息后,立即协调关闭水闸,并迅速组织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清理积水、更换水管,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我的子女都在疆外工作,遇到突发情况,他们根本来不及赶回来。多亏了这个一键呼叫器,社区工作人员才能第一时间赶到,帮我解决了大难题。”蒲素荣老人感激地说。
今年,为了更好地满足辖区老人的需求,社区再次创新服务方式,为记忆力欠佳但喜欢外出散步的老人免费发放智能手环。亲属只需在终端设备上设置电子围栏,一旦老人走出设定区域,终端就会自动报警,及时通知亲属和社区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为老人佩戴智能手环。
“我父亲年纪大了,记忆力越来越差,有时候出去晒太阳就找不到回家的路。现在有了这个智能手环,收到报警信息后,我们就能及时赶回去,家里人也能放心外出了。”辖区居民张先莆的女婿袁林对智能化养老服务赞不绝口。
智慧健康居家养老服务的推广,不仅显著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推出这项服务之前,我们每天都要走访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家,任务繁重,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孙先良回忆道,“现在有了智慧健康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我们不用频繁上门,就能全面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收集他们的困难诉求。”
依托智慧康养平台,山水社区成功构建了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融合的“党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送餐送药、家电维修、健康咨询等服务一应俱全,让“科技+养老”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山水社区“两委”成员走访空巢老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党建赋能基层养老服务的新路径,聚焦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功能建设和管理,建立更加高效的预警联动机制,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底数清、情况明、处置畅,以基层‘微服务’托起‘大民生’,推动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孙先良目光坚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王云鹏冯波俞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