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聚焦腰围”的发言,登上热搜榜首,“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更是引发全民热议。那么,如何“迈开腿”、去哪儿“甩肉”?3月24日,记者探寻了铁门关市的大街小巷后发现,只要你想锻炼,随时随地都可以。
家门口遍布免费“健身房”
从家出发,走到最近的健身场所,需要多长时间?
在铁门关市,这个答案是:不超过15分钟。
铁门关市民在小区附近的健身器材处锻炼。
“小区附近就有健身器材,走两步就到了,器材种类丰富,锻炼起来特别方便。”铁门关市河北花苑小区居民李国强每天都会在小区附近的健身场地活动筋骨,离家近不说,还能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这让热爱运动的李国强直呼过瘾。
李国强的切身体验,正是铁门关市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为市民打造“15分钟健身圈”的缩影。近年来,铁门关市按照便民利民、安全适用、配置合理的原则,利用街角绿地、城市空地打造“15分钟健身圈”。2024年,还针对社区公共健身器材设施老化和智慧体育器材缺乏的问题,在17处公共场所增设并投入使用各类体育健身器材155件,一个个健身场所见缝插针般“嵌入”市民生活圈,让城市空间的“边角余料”变成了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
铁门关市民在全民健身中心打乒乓球。
铁门关市民在全民健身中心锻炼。
室外健身场所活力满满,位于铁门关市第一中学的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同样运动氛围浓厚。这里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并且全部免费开放,不仅能让市民在家门口轻松实现“健身自由”,还能更好地满足大家多样化、高品质的体育健身需求。家住迎宾小区的刘文立几乎每天都要约着朋友来打篮球。“就在家门口,也太方便了。”他说。
铁门关市民在全民健身中心打篮球。
当记者漫步在铁门关市的街头巷尾时,才发现热爱运动的市民可真不少,他们有的在将军河畔的运动跑道上跑步,有的在公园、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处锻炼、还有的在全民健身中心挥洒汗水……大家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享受着这份“近”距离健身带来的幸福。
铁门关市民在雁鸣湖体育公园锻炼。
健身器材也有“智慧大脑”
在铁门关市雁鸣湖体育公园,记者远远地就望见有不少市民在体验智能健身器材,于是也忍不住上前体验一番。当记者坐上智能健身器材时,智能设施便立即传出语音播报:“开始运动……”还实时显示运动时间、运动次数、消耗热量和运动频率等信息,锻炼效果一目了然。
记者体验雁鸣湖体育公园内的健身器材。
铁门关市民林春梅告诉记者:“每次运动结束,它都会播报消耗的热量数值,当运动成果变为实实在在的数据呈现在我面前时,我这运动劲头也更足了。”
室外国民体质检测一体机
另一边,市民张江轻车熟路地站上了室外国民体质检测一体机,今年66岁的他也能“玩转”这里的各种智能设备。“这个体质检测一体机很专业,能检测身高体重、肺活量、心率等多个项目,测试完成后还可以对照评分表检测自己的体质,对老年人非常友好。”张江向记者说道。
记者体验室外国民体质检测一体机。
除了雁鸣湖体育公园,各小区、公园的健身器材也都装上了“智慧大脑”,科技范儿十足。并且,这些健身器材的照明及器材所使用的电力都是由太阳能装置提供的,实现了节能环保。
一天的走访,让记者切切实实地体会到,“智能、智慧、智享”的健身就在身边,全民健身综合服务能力步入“智慧时代”在铁门关市充分彰显。有了智能科技的加持,健身这件事儿变得更科学、更有趣。
健身花样不断翻新
夜幕降临,动感轻快的音乐声响彻丝路雄关广场,记者寻着音乐声,看到广场舞“大军”正在这里大放异彩。“现在天气转暖了,所以我们广场舞队伍又出动了,每天跳一跳,不仅对身体好,心情也好。”市民王咏薇说。
铁门关市民在丝路雄关广场跳舞。
丝路雄关广场上的中老年群体将广场舞跳得热火朝天,雁鸣湖体育公园的年轻人也玩得酣畅淋漓,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上击球声、欢呼声不绝于耳。参加二师青年夜校学攀岩的、跳街舞的青年也活力满满……从孩童到老人、从室内到室外、从传统到智能,体育健身活动辐射的人群越来越广,涵盖的项目越来越多,活动质量也越来越高。在铁门关市,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空间和运动方式。
据了解,截至目前,二师铁门关市体育场地达634片,面积69.4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3平方米,体育健身设施免费开放率达100%,运动健体在身边的场景已然可见可感。
伴随着“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的实施,管理体重、健康生活成了我们每个人的重大任务,我们不妨好好运用铁门关市的运动资源,一同响应国家号召,将幸福和健康落实在轻盈的脚步和红润的脸庞上。(王温鑫 谭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