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3月13日下午,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的操场上一片沸腾,几名女同学正在老师的示范下学习经典跳皮筋游戏《马兰花》。不远处,一群男同学在打沙包,一来一回,沙包飞舞,躲闪跳跃,活力四射。放眼望去,还有踢毽子的,丢手绢的,跳跳绳的,“斗鸡”的,跳房子的、老鹰捉小鸡的……这些流行于20世纪的传统民间体育儿童游戏,在操场上随处可见,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让人仿佛穿越到了“80后”“90后”的儿时。
这是学校特意举办的“怀旧”活动吗?
其实,这是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内容之一。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走向户外,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在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的同时,与父母的童年“梦幻联动”。
“我妈妈说打沙包是她小时候玩的游戏,所以我今天带了沙包,和同学一起玩得特别开心!”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四年级(2)班学生王紫阳打完沙包意犹未尽,高兴地说。
这些传统民间体育游戏道具有的是老师提供的,有的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还有的是家长亲手制作的。孩子们玩得尽兴,家长们回忆满满。
“有一天,孩子问我哪里可以买到沙包,老师让带到学校去玩。当时就想到小时候自己做沙包、剪皮筋、用鸡毛做毽子的画面了。现在的小朋友都没有这样的童年经历,所以我就打算给孩子亲手做两个沙包。”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二年级学生张宥程的家长李娜告诉记者,她专门去买了点布头,和孩子一起剪成两组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缝合起来,里面装上大米,做成了两个沙包。虽然没有成品沙包精致,但是孩子特别喜欢。
据悉,2025年2月8日,兵团教育局发布了《关于调整优化兵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综合体育活动安排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兵团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调整为每天1课时,确保学生每天校内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今年新学期,师市各中小学校按照“一校一案”原则,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他学科教师的体育专业特长,综合统筹体育课、大课间、课间活动(微运动)、眼保健操等时间,科学制定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在各年级课程设置上,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课程内容除借鉴疆内外试点地区、学校典型经验外,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全面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
以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为例:该校在“每天一节体育课”中,除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外,结合各年级年龄段的实际,开设“特别版”体育活动,授课不限于体育教师,各科教师均可参与,带领学生从“去运动”变成“爱运动”。寻找、体验父母儿时的体育游戏便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首要重视的问题。”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教师晏秋娜说:“每当我和孩子们一起跳皮筋、踢毽子时,总能感受到他们的纯真快乐和蓬勃活力。我也会和他们分享我儿时课间活动的美好记忆。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收获健康、快乐和友谊,让体育精神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记者党艳丽 通讯员闫玉婷 刘小婉)
【记者手记】
眼下,“体重管理年”“国家喊你来减重”等和健康有关的话题一跃登上网络热点。减重运动是关键。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每天一节体育课”无疑是运动减重、强健体魄最好的方法和时间段;对于家长来说,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走向户外,爱上运动,百利而无一害;对于学校来说,创新体育教育,走多样化路线,不外乎是对国家倡议的积极响应和生动实践。相信以后学校里的“小胖墩”“小胖丫”会越来越少,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越来越好,祖国的未来可期可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