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卢银军:用“产业+”擦亮连队特色产业名片-新华网
2025 03/18 16:18:42
来源:第二师铁门关市融媒体中心

卢银军:用“产业+”擦亮连队特色产业名片

字体:

  “咯咯咯,开饭了。”近日,在二十五团六连的大棚内,连队党支部书记卢银军一边提着饲料,一边给鸡群投食。听到卢银军的声音,小鸡们立刻奔涌而来,前后簇拥着将他围了起来,仿佛他成了“鸡司令”。

小鸡正围在饲料盆前进食。

  “目前大棚养殖基地新进了1.5万羽鸡苗,有绿壳蛋鸡、白玉芦花鸡、苗族土鸡、瑶鸡,都是从疆外运来的……”卢银军满脸喜悦地说。

  2013年,为了有一番作为,卢银军背井离乡,来到二十五团。2021年,六连“两委”成员换届选举时,1989年出生的卢银军脱颖而出,当选为六连党支部书记。一上任,他就展现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

  “来兵团工作12年,我很熟悉这里的环境和条件,了解职工群众的需求与期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卢银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除了种好粮食,做强传统的辣椒、番茄产业,如何发展好连队特色产业,成了卢银军朝思暮想的大事。

  2021年,凭着对兵团土地的热爱和敢想敢干的干劲,卢银军带领六连职工群众积极探索设施农业,发展大棚冬枣,让连队职工吃上了特色产业的“红利”。

六连职工徐启红正在设施大棚内查看冬枣长势。(资料图)

  2024年,卢银军带领六连职工群众对啤酒花加工厂进行了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进购了先进的脱花机、选花机、打包机、烘干机等啤酒花加工烘干设备,确保采收回来的啤酒花及时加工、打包,延伸啤酒花产业链,以优质啤酒花产品提高外销竞争力。

  依托特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职工群众信任我,我必将竭尽全力,为他们探寻一条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卢银军说。

  “不行,设施大棚不能总是这样空闲着,太浪费资源了,要让‘沉睡’土地变身为职工群众的‘致富田’。”今年,卢银军又开始对设施大棚“下手”,到处奔走找出路。

  机缘巧合下,卢银军认识了来疆创业的朱丽。朱丽是贵州黔东南人,在当地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养鸡经验。

  “我们连队出地,你们出养殖技术,今年我们先小范围试验……”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六连设施大棚内探寻大棚养鸡之路。说干就干,从2月中旬开始,大棚成了他们每日的“打卡”地,2月28日,他们从广州、上海接回了第一批鸡苗。从鸡苗的挑选、饲养的密度到饲料的搭配、疾病的防控,他们都严格按照科学标准执行。

  “我们计划分3批引进鸡苗,前两批在大棚养殖40天左右,将‘半成’鸡销往附近地区,第三批准备养成成鸡,到时候直接售卖成鸡。”卢银军说。

  当问到销路怎么办时,卢银军信心十足。原来,朱丽来新疆养鸡已经不是第一年了,前两年养鸡也积累了不少客源。“我们的鸡苗是包成活率的,售出后鸡苗非人为原因死亡的我们会补足数量。”卢银军信心满满地说。

鸡苗正在进食。

  “一座棚成本20万元,一只鸡苗售价18元至20元,理想的话,今年买进的5万只鸡苗,去除成本,能挣70万元。”算起经济账,卢银军满脸笑意,“后期,我们还要通过打造养殖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周边职工群众就业创业,促进连队经济发展。”

  “通过盘活设施大棚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可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提起六连的大棚养殖,二十五团西海镇党委书记、政委高静波也是大力支持,“团党委将继续加大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相信在挑战中寻找机遇的卢银军,将在广阔的田野间,描绘出自己的农业梦。(严生金 尹瑛)

【纠错】 【责任编辑:周倩】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