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正式确定了2025年林草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以“五绿”为核心的目标体系。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管绿、护绿、增绿、用绿、活绿”五大行动,将博州的林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为自治州的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机制强“管绿”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博州将深化林长制改革作为生态治理的核心引擎,创新推出“林长+”协同治理模式。通过制定自治州林长制工作规则,建立兵地联动、部门协同的联防联控机制,实现跨区域的林草湿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及灾害防控一体化管理。
在执法监管领域,组建专业林草执法队伍,投入专项资金提升执法装备水平,建立涵盖执法程序、行为规范的标准化体系。针对违法毁林毁草行为,着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非法改变林地用途、超载过牧等突出问题,同步推进林地审批“回头看”工作,筑牢生态安全法治屏障。
系统施策严“护绿”
织密生态安全防护网。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草原管护等措施,博州努力稳固生态安全屏障。将艾比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作为“生态立州”的标志性工程来抓,紧盯艾比湖干涸疏松裸露区、盐碱地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作。
此外,博州还强化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实施阿拉套山雪豹种群及栖息地保护恢复项目,开展“2025清风行动”,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等违法活动。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方面,编制火险等级图,并建立部门联动、会商研判、预警响应、信息共享工作机制,为博州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学精准抓“增绿”
提升国土绿化综合效益。博州坚持数量与质量、存量与增量并举的原则,科学推进造林绿化工作。通过严格执行造林空间、水资源管理要求,博州计划完成造林绿化33.2万亩。
博州还因地制宜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并加强草原生态修复。落实自治区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努力提升乡土草种的科学研究和繁育水平,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博州的国土绿化质效。
产业融合善“用绿”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博州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枸杞+”全产业链,建设8个标准化示范园区,推动4.2万亩优质枸杞基地提质增效,力争年产量突破4万吨。在农田生态建设方面,严格执行防护林保护条例,建立“新建-更新-补植”动态管理机制。
针对野生动物致害难题,博州创新推出普惠型保险补偿机制,实现农牧民投保全覆盖,同步组建专业狩猎队伍实施种群调控。对于葡萄酒产业,则聚焦标准化种植,推广机械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改革创新促“活绿”
培育绿色发展新优势。博州以服务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联动发展为载体,聚焦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具体工作包括服务绿色矿业、新能源产业发展,编制相关图谱,发挥林业管护站点优势;深化“文旅兴州”战略,制定行动方案,推动景区与林区有效衔接,完成相关审批手续;加强林草要素保障,落实审批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保障措施;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摸清农田防护林底数,推进林地“三权分置”与林权流转;加快推进林草碳汇试点工作,完善相关调查和潜力评估,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
2025年,博州将努力实现林业总产值增长8.5%,争取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完成非税收入1.29亿元,完成国土绿化33.2万亩,退化草原生态修复60万亩,工程固沙1.88万亩,动态调整草畜平衡区、禁牧区35万亩,优质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4.2万亩左右,控制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完成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任务,控制成灾率,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