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农忙正当时。眼下,正值果树春剪的关键时期,温宿县各乡镇的果农们趁着果树处于休眠状态,全面开展果树修剪和春季管护工作,为金秋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柯柯牙镇戈壁新村村民白恒哲在修剪苹果树。李哲清 摄
2月21日,在柯柯牙镇戈壁新村的果园里,一幅生动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果农们手持剪刀,在果树间穿梭,精准而熟练地修剪着每一根枝条。随着“咔嚓”声不断响起,病枝、枯枝纷纷落地,果树仿佛卸下了冬日沉重的包袱,焕发出勃勃生机。
村民白恒哲是果园里的“老把式”,他种植的18亩苹果去年亩产达3吨左右。近年来,他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果园管理培训,不断更新种植技术。今年,他早早开启春季管理工作,力求让苹果树更加茁壮生长。白恒哲感慨道:“修枝对苹果树来说太关键了,合理修枝能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产量也能逐年提高。”
柯柯牙镇戈壁新村村民陈开会在修剪红枣树。李哲清 摄
家有40亩红枣地、去年总产达35吨的种植户陈开会,同样对修枝工作一丝不苟。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和家人从开年就开始修剪,如今已接近尾声。陈开会满怀期待地说:“再有一星期左右就能全部完成,今年产量肯定能大幅提升。”
温宿县融媒体中心驻柯柯牙镇戈壁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郭海涛表示,村里高度重视林果产业发展,将其视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目前,全村林果业面积达6万多亩,主要种植红枣、核桃、苹果、吊干杏等。眼下,2万余亩苹果和红枣的修剪工作已全面展开。村里通过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等方式,持续提升果农的科学管理水平,推动林果产业朝着标准化、精细化方向迈进。此次春季果树修剪,不仅能优化果树生长结构,还能增强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为今年全村林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温宿县作为新疆重要的林果业主产区,享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所产苹果、核桃、红枣等林果产品被誉为“中华名果”。2024年总产量63.62万吨,产值突破49.99亿元,林果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随着春季果树修剪工作的有序推进,温宿县的林果产业正蓄势待发,有望在新的一年里迎来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讯员 李哲清 杨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