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春走基层:偏远山村灯笼红 乡村振兴展新容-新华网
2025 01/21 18:33:12
来源:温宿县融媒体中心

新春走基层:偏远山村灯笼红 乡村振兴展新容

字体:

  新春佳节将至,新疆温宿县博孜墩乡博孜墩村一片喜气洋洋,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手工制作传统大红灯笼。这一活动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象征着好运繁荣的灯笼正照亮着博孜墩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博孜墩村展厅大红灯笼。杨礼文 摄

  博孜墩村位于天山南麓、托木尔峰脚下,是一个偏远山村,长期依赖畜牧业,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生活较为困难。为改变这一状况,去年9月,村里引进专业手工艺人,教授灯笼制作技艺,带领村民开启了大红灯笼制作之旅。

  1月19日,走进博孜墩村,手工灯笼制作现场热闹非凡。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熟练地搭建骨架、糊裱纸张、绘制图案。手工艺人穿梭其中耐心指导,确保每个灯笼都精美。装满手工灯笼的货车正准备发往阿克苏市和温宿县,展现出产业兴旺的景象。

博孜墩村村民在制作灯笼。李哲清 摄

  在这一发展变革中,丝路柯锦灯丽手工坊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据手工坊总经理毕存介绍:“我们丝路柯锦灯丽手工坊于去年9月由博孜墩乡政府招商引建,旨在传承大红灯笼非遗文化。总投资50多万元,得到了县政府大力支持和宣传推广,乡政府也提供诸多便利,场所水电免费等。这里为农民提供了60多个就业岗位,员工工资最高每月可达4000多元,最低也有3000多元,现在灯笼销量很好,每天将近一万对,预计今年销售十万对以上。”

  随着灯笼制作产业的蓬勃发展,博孜墩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参与制作的村民每年人均增收8000-10000元,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灯笼产业不仅带来了经济收益,还让村民在传承文化过程中找到了文化自信和归属感。村民米热古丽·木塞克激动地说:“从没想过自己能做出这么漂亮的灯笼,学会这门手艺既能传承中华文化,又能在家门口赚钱,太幸福了。”

  博孜墩村村委深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村委会委员塔来古丽·吐尔逊表示:“我们村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独特。发展手工灯笼制作产业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又为村民开辟了增收新渠道。接下来,我们将围绕灯笼制作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一盏盏大红灯笼就像璀璨的明灯,照亮着博孜墩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展望未来,博孜墩村必将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不断奋进,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通讯员杨礼文 李哲清 李星儒)

【纠错】 【责任编辑:张琪】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