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加装了电梯,帮居民圆了“不爬楼就到家”的梦想;把健身房搬到了公园里,遛娃健身两不误;免费健康检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近日,记者从二师铁门关市发改委获悉,2024年,师市十个方面35项民生实事全部落地实施并完成,总投资2.98亿元,投资完成率123.19%。其中8项实事超额完成,计划投资1.1亿元,已完成1.66亿元,超额完成5603.64万元;27项实事全额完成,计划投资1.32亿元。多项民生实事提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民生领域短板进一步补齐、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润民心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近日,二十五团四连职工郑华强在忙完了一天的农活后,径直就往连里的农家书屋跑。农家书屋里,各类图书陈列有序、一应俱全,郑华强拿起一本农业类书籍看得有滋有味。
“白天干活,晚上‘充电’,现在农家书屋里啥类型的书都有,尤其是科技类、农业类,对我们种地大有帮助。”郑华强说。
在二师,像郑华强这样喜欢往农家书屋跑的人很多。近年来,师市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师、团、连三级建设图书馆、图书室、农家书屋,并且全部免费开放,为职工群众学习知识、开展文化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居民在农家书屋看书。
二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郑琛贤介绍,目前,师市共建成团场图书阅览室14个,各阅览室占地面积50平方米至450平方米,里面藏书少的有2000余册,多的超过2万册。
2024年,二师铁门关市不断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建成投用8个全民健身路径,举办社火展演、全民健身运动会、半程马拉松等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900余场次,开展数字电影放映活动2106场次,依托铁门关市数字图书馆等媒体平台,在全师范围内深入开展“全民阅读·书香师市”系列读书活动600余场,覆盖干部职工群众4.5万余人次。
筑高地
持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宿舍改造后窗户隔音效果特别好,住着更舒适了。”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李文静说。
2024年以来,为提升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条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师市教育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续建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图书馆、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公寓等项目。
正在建设中的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资料图)
项目建设过程中,师市教育局督促各项目单位加快施工进度,在确保项目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惠及师市职工群众。
师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教育惠民导向,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从基础设施的强化到教学资源的优化,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到教育理念的创新,全方位提升办学条件。随着一批批教育民生工程落地见效,教育发展短板加速补齐,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为师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二十九团博古其镇第二幼儿园开园启用。(资料图)
2024年,二师铁门关市多渠道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7号学生宿舍、8号学生宿舍和2号教职工公寓项目;完成二十九团博古其镇第二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八一中学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支持10所团场学校进行校舍维修维护;开展多形式教研培训,参加教师2.2万余人次,同时在疆内外多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工作,累计招聘教师244名。
强保障
守好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2024年11月,三十三团残联秉持着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的初心,对全团7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展开无障碍改造,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消除他们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师市残联工作人员为残疾人家庭安装轮椅。(资料图)
在前期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各连队“两委”成员依据残疾人家庭的实际需求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类型重度残疾人家庭的需求以及房屋格局,实行“量体裁衣”式改造,涵盖室内线路、热水器、橱柜等无障碍设施,充分满足了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有效解决了残疾人居家、洗澡难等一系列问题。
三十三团居民雷勇感慨道:“我因视力残疾,平日里在家做什么都不方便,特别是在厨房找东西极为艰难。如今师市残联工作人员给我免费安装了橱柜,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大大方便了我的生活起居。”
2024年,师市积极落实对残疾人的各项权益保障措施,累计为178户残疾人家庭开展无障碍改造,更大程度地满足了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所需。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就业则是最基本的民生。二师铁门关市坚持就业导向,强化就业服务,落实各项就业补助10316.11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645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84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68人;实施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20个,带动241户家庭增收;扶持青年创业就业项目3个、妇女就业创业项目2个,为推进师市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