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市集也太好了,太方便了,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便宜的蔬菜和食物,方便又实惠,卫生又干净,感谢党委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西宁路街道第十一社区居民张翠珍说。
近年来,独山子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推动建立人大代表进站点、进选区、进网格“三进”工作机制。
第十一社区地处独山子区新老城区交界处,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1061名,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随着社区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了社区治理难度。
流动商贩随意摆摊就是社区治理的难题之一。为破解这一难题,人大代表深入流动商贩活动区域,了解商贩经营的困境与需求,由社区党委引领、人大代表牵头,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及党员群众代表共同商议,确定由业主委员会将流动商贩交由物业公司规范,对规定经营区域、种类范围和经营时间进行管理,打造出社区特色的小市集。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心,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也是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克拉玛依市人大深入践行“浦江经验”,坚持问题导向,源头化解矛盾,不断探索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新局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自2016年获得立法权以来,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法规14部,部分法规在助力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克拉玛依市养犬管理条例》明确了养犬管理部门的职责,对养犬管理和养犬行为进行规范并规定了相关法律责任;《克拉玛依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和促进文明行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克拉玛依市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聚焦矛调参与主体职责不清、运行机制不完善、调解能力不高等问题,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推动实现矛盾纠纷处置在源头、化解在诉前,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克拉玛依市人大发挥代表作用赋能基层治理。制定《克拉玛依市人大代表“家站点”规范化建设推进方案》,建成“1+5+16+N”人大代表履职体系,以制度保障代表闭会期间活动常态化。建立健全每月“带主题进站点”接待群众选民机制,组织代表“进家入站访点”开展各项活动。截至目前,各级人大代表进站接访1773人次,联系辖区群众3192余人,收集群众困难诉求477件。
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统筹推进基层治理重点工作监督。开展了养犬管理、物业管理、电梯安全等专题询问。开展了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城市精细化管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调研活动。开展了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通过加强监督,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克拉玛依市各级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市辖四个区、乡(镇)已经全部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2024年10月,在市辖各区、乡(镇)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克拉玛依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在制度上形成了从项目初选、征集意见建议、可行性评估、确定流程、票决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质效评估的工作闭环,计划在2025年人代会上对克拉玛依市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