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若羌县瓦石峡镇人大主席团创新探索“人大代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与基层治理紧密融合,围绕群众所需所想所盼的民生问题,上下联动,解决难点、打通堵点、点燃亮点,助力社会基层治理向善发展。
在参与基层治理过程中,人大代表化身为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人民安全保卫员、群众矛盾调解员、改善民生服务员……心系人民群众,立足多重身份,积极担当履职,当好人大代表,交出亮眼履职答卷。
“人大代表+高效履职” 推进村居建设
“ 十分感谢人大代表为我们做的好事、实事,在他们的提议和帮助下,今年村里新修建了防渗渠、改造升级了路灯,种地浇水高效、便捷,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老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足。”瓦石峡镇新建村村民赵书祥高兴地说。
村居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民生建设的重点工程。镇人大主席团立足乡镇实际,紧贴群众需求,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人居环境、道路交通、美化亮化上下足功夫,努力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今年以来,若羌县77名各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进站,充分运用代表联络站,采取“代表·镇长面对面”“民情民意二维码”“站内+站外+线上”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倾听民心民声、了解诉求困难。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2条,梳理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中肯意见和有益建议,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瓦石峡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广大群众安居乐业,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的劲儿更足、方法更多样、成效更明显。
在各级人大代表的督促和政府部门的共同作用下,2023年以来,瓦石峡镇投资500余万元用于农村渠系配套、道路建设、亮化美化等方面的民生项目。在新建村修建26条总长7公里多的防渗渠道,修建配套水闸180余座;在G315国道路段升级改造路灯68盏;修缮乌都勒斯塘村园艺场年久失修的主渠道360余米;对博孜也尔村5条巷道的过水涵洞进行修缮,解决村民浇灌农作物问题;为塔什萨依村84座羊圈安装高约2米、总长约1500米的钢丝网,防止流浪狗对牛羊造成伤害……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履职清单”,一批群众所盼所急问题得到解决,人大代表助力基层治理质效明显提升,有效保障了全镇社会和谐稳定。
“人大代表+说和调解” 倾力为民解忧
“干完活儿老板不给工钱怎么办?”“发生交通事故,主责方不配合保险理赔咋解决?”“邻里之间发生纠纷,找谁说理?”
“有困难、有矛盾、有诉求就找人大代表!他们能公正、合理地化解矛盾纠纷,帮你解决难题。”
2024年8月初,塔什萨依村村民王超驾驶的货车与穆萨吾塔木村村民麦麦提·木萨驾驶的三轮电动车发生碰撞,负主要责任的麦麦提·木萨因不愿提供身份证和相关材料,致使王超无法完成保险理赔。后经县人大代表吐尔洪江·卡哈尔调解,主责方积极配合王超顺利办理保险理赔。2024年5月,新建村村民戈婷侠找来十余位工人给雇主马书智修剪枣树芽,完工后,马书智一直以没钱为由拖欠工人5000元工资。后经县人大代表依利江·吐尔逊的调解,这起经济纠纷成功化解。
“多亏了人大代表的耐心调解、讲法释义,顺利帮我为工人们讨回了薪资。我对他们公平正义、细致、高效的工作作风感到佩服和感动。”戈婷侠拿着工钱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镇人大主席团不断探索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将代表的履职内容与创新社会治理紧紧相扣,制定“人大代表联络站+法官·检察官”协同治理实施方案,组织辖区人大代表进“网”入“格”,延伸履职活动触角,积极参与普法宣传、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法律宣传86场次、各类宣传宣讲38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办理实事好事169件,努力推进村中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矛盾“格”内化解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人大代表+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近年来,镇人大主席团秉持着“一人富不是真的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理念,牢固树立产业先行意识,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聚焦特色产业发展。采用集中视察、走访调研等形式,组织党员、人大代表到法治示范户、幸福互助院、民族团结示范教育基地等学习调研16场次,认真探索推动产业发展新思路、新项目,因村制宜,努力把农业资源、生态资源禀赋变为发展优势。推动人大工作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为基层治理蓄势聚力,助力乡村振兴跑出最美“加速度”。
吾塔木村村民小组有35户483人,村民种植红枣1230亩。近年来,人大代表进村进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红枣保花保果知识培训及手把手指导修剪树芽、浇水灌溉等技术,引导村民实现高产增收。等到红枣成熟,人大代表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找卖家、谈价格,帮助村民扩大销售渠道。45户村民在人大代表的帮助下,实现增产63.9吨,增收24.75余万元,每户收入较去年增加5500余元。
“人大代表身份是老百姓选出来的,我要持续发挥自身优势为人民代好言、履好职,带领村民勤劳致富,安居乐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县人大代表鞠洪志说。
鞠洪志是新建村的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个点子多、嗓门大、能干事,行事雷厉风行的人。新建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老年人多、劳动力不足,发展村集体经济困难,但他面对困难并不气馁。通过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借鉴附近村好的经验做法、到内地考察学习、组织村里的“两委”班子分析村情等,找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从发包土地、对外出租门面房,到带领村民逐步发展养殖小区等,新建村的集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收入从2021年的22万元提高到2024年的57万元,村民钱包“鼓了”,生活富裕了。
近年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发挥人大代表资源多、人脉广、联系深、影响大的作用和优势,在推进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引导各级人大代表率先示范、靠前服务、全力协调,以“点”带“面”发动引领,不断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持续激发村民群众建设美丽、宜居、文明乡村的热情和激情。如今的瓦石峡镇,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乡村发展充满活力。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42元,先后荣获自治区优秀平安乡镇、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人大代表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重要“支点”。一份份“民生清单”就是基层治理的责任清单,唯有作答好基层治理的一道道“关键命题”,用心用情用力交出“实事清单”,才能变成送给老百姓的“幸福账单”。
若羌县人大代表、瓦石峡镇党委书记张义祥表示,今后将继续完善“人大代表+”工作机制,拓展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乡村振兴发展贡献人大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