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麦秸画、烙画、剪纸……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这些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随着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扎实推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提升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等方面收获颇丰,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
传承:让非遗文化历久弥新
陶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独具东方艺术特色的情韵风格,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烧制陶器的温度在900~1050℃之间,制作过程主要分为塑形、上色、烘干等多道工序……”12月16日,在华山二中陶艺社团,教师杜海正在教学生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
杜海出生于马家窑文化的集中地甘肃省临洮县,从小就被浓厚的陶器文化所熏陶。长大后,他怀揣着对陶瓷艺术的热爱,远赴“瓷都”景德镇,在那里从事陶瓷制作10余年,获得国家一级技师(高级技师)职称,并成为国家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研究员。
2021年,当杜海得知华山二中正在招聘陶艺教师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归校园,将这份对陶艺的热爱与执着传递给更多的学生。2022年,他正式成为了华山二中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担任陶艺社团的指导老师。
为将陶艺这项传统技艺引入课堂,华山二中引进了17台DD直驱的大功率拉坯机和电窑、电柴窑、烤花窑等制陶设施,并在社团活动室里布展了许多优秀的泥陶制品,营造出浓厚的陶艺创作氛围,激发了学生对陶瓷烧制技艺的兴趣与热爱。
“陶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杜海表示,“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陶艺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2024年10月,在师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公布的第二批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中,华山二中报送的铁门关陶瓷烧制技艺成功入选。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华山二中陶艺教育的肯定,更是对杜海及学生们辛勤付出的认可。
创新:让传统技艺焕发时代魅力
硕果累累的香梨园、幸福美满的军垦人家、欢声笑语的各族群众……在二十九团退休职工张祖英家里,一幅幅或挂或贴或摆在窗、墙、桌上的各类剪纸作品,惟妙惟肖地展示着精美绝伦的剪纸艺术。
“从我4岁起就跟奶奶学,剪纸已伴随我近60年。”张祖英说,从她的太外婆、奶奶、父亲到她和她的儿子,“张氏剪纸”迄今有近百年历史。2023年,博古其张氏剪纸入选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祖英成为师市第一届剪纸非遗传承人。
退休后,她在继承传统剪纸技艺的同时,在作品中融入了本土人文元素。“我在团场工作了一辈子,对这里很有感情,想把感人的故事和身边的山水景色用剪纸记录下来。”张祖英说,要让更多人了解兵团、了解二师。
长4.5米、宽1.3米的大型剪纸作品《将军河》是张祖英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这幅作品以铁门关市将军河为主线,分为丝路雄关、万亩棉田、住房变迁等7个部分,展示了铁门关市的地标景观、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等。
“光是前期的策划、设计和搜集照片资料,我就花费了1个月时间。从绘画到裁剪,用时近200天。”张祖英说,“这既是一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尝试,也是为宣传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如今,张祖英的剪纸技艺已经炉火纯青,她开始用更多的现代元素来展示剪纸艺术的魅力。
2024年8月,2024“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在库尔勒市会展中心举行。张祖英身着红色剪纸汉服亮相活动现场,引来了无数人的围观与赞叹。
“只有创作出接地气、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才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才能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张祖英说。
普及: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当下,扎实推进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就是要不断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融入当下生活,让原本就属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非遗重新嵌入“新日常”。
“前几天,我参加了团里组织开展的掐丝珐琅非遗手工制作培训活动,学会了掐丝、点蓝技术,也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三〇团手工爱好者刘丽霄说,“能在家门口感受和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觉得是一件无比幸运且充满意义的事情。”
随着冬闲时节的到来,师市各团场的连队、社区内,一场场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从传统的掐丝珐琅制作到独特的扎染体验,再到精致的漆扇创作,每一项活动都吸引着职工群众的热情参与,大家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文化不仅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师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2月15日,师市举办“传承文化温润心灵”活动暨丝路雄关冰雪季启动仪式,多种文创产品以及兵团麦秸画、军垦剪纸等非遗作品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今天的活动特别新颖,这些文创产品、非遗作品让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魅力无穷。”铁门关市民吴谋旺说。
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充分挖掘优秀非遗资源,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中得到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得到合理利用,让非遗文化散发出绚丽光彩,绽放时代芳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后劲十足。”师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明星表示,将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遗文化在师市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朱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