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和妻子王秀平是一对种植棉花的新疆农民夫妇,他们靠着兴趣与坚持,守护古城遗址的同时,还努力学习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
冬日的新疆博乐市达勒特镇查干苏木村,46岁的文保员赵勇像往常一样,带着小狗“黑狼”巡护达勒特古城遗址。达勒特古城遗址有内、外两重城墙,城内至今存有土坯建筑,也有浴场等砖构建筑,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赵勇在查看达勒特古城遗址的土城墙(1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晓龙 摄
2007年,赵勇成为达勒特古城遗址文保员。2016年,考古工作队在达勒特古城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夫妻俩都参与到古城考古发掘中。
“一开始在考古工地干些力气活,后来开始学着发掘,甚至学会了修复陶器。”王秀平回忆说,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她花了2年时间学会修复文物,经她亲手修复的陶罐、陶盘多达数百件。
赵勇略显自豪地说:“妻子比我厉害多了,不仅会修复,还担任工人中的‘领队’,带着人搞测绘、开探方,还学会了使用手铲、画线等考古发掘技术。”
赵勇夫妇俩说,这些年棉花种植越来越轻松,从种到收大多靠机械完成,这才有了大把时间学考古。参与考古工作期间,王秀平每天除了发掘、修复外,还要整理发掘资料。一件新出土文物就对应一张文物记录表,一天通常要写几十张。如果发现新房址或者灰坑等,还要填写遗迹发掘记录表,赵勇陪伴着妻子,常常并肩工作到深夜。
2022年,赵勇从古城发掘出一个带有汉字“造”的文物。赵勇精确记录下这件文物的出土信息,使考古学者的后续研究和阐释有了更精准的依据。
文化旅游产业是新疆重点建设的九大产业集群之一。博乐市政府已在达勒特古城遗址周边打造考古遗址公园,一座关于古城的陈列馆也已建造完毕。赵勇夫妇期待着更多村民能因此吃上“旅游饭”,“我们想把文物保护工作做得更好一点,将它们留给下一代,让更多人了解家乡。”(记者张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