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鹤来这过冬已经有很多年了,今年来的数量比往年都多。”11月20日,在和田县英艾日克水库,和田观鸟爱好者陈文杰边把相机安装到三脚架上边对记者说,“就在一个多星期前,我在墨玉县南坪水库拍到了珍稀鸟类红胸黑雁,这是新疆第二次记录到该珍稀鸟类,属南疆首次拍到。”
和田地区总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被沙漠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00多块绿洲,面积仅占3.7%,风沙危害严重。近年来,和田地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决战沙海,坚决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实施防风固沙工程,走绿色发展之路,科学防沙治沙,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762.99万亩,通过建设“三道”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绿洲生态得到很大改善。
“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向好发展,和田野生鸟类已达300余种,其中,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鸟类约70余种。”陈文杰介绍,“这几年,我发现有黑鹳、白肩雕、白尾海雕、白额雁、彩鹮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来和田栖息越冬,还拍到过侏鸬鹚、斑头雁、火烈鸟等珍稀鸟类。”
黑鹳属于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稀少,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10月份陈文杰在和田县附近湿地拍摄到成群黑鹳,这种数十只黑鹳聚集一起的情况十分罕见。
多项生态修复工程效果显现。如中广核洛浦万亩沙漠治理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沙膜”技术,通过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提升地力、牧草种植,实现了连片沙地防沙固沙与绿化覆盖,为当地带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的持续改善。策勒县建设“三大生态屏障、三条绿色长廊”,利用植树和工程固沙的方式建设约12万亩绿色生态屏障。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通过在沙丘上开辟梯田式平地,种植红柳、梭梭等植被,推动沙漠边缘阻击战落地见效。
“和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绿洲森林覆盖率达32%以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红嘴鸥和黑水鸡,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灰鹤等成群结队迁徙到和田,濒危珍稀动物从少到多,意味着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阿不来提·买买提说,“鸟类是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晴雨表,和田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通过防沙治沙、植树造林、水污染物防治、恢复湿地生态等工作,每年来和田越冬的候鸟数量和种群越来越多,说明和田生态环境在不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