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底,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协克帕提湿地,成群的黑颈鹤正准备告别温馨的繁衍地,开启一年一度的越冬之旅。
黑颈鹤是世界唯一生长并繁殖于高原的鹤类,也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在我国最北端的栖息地之一,据统计约有180只至220只黑颈鹤。每年4月初,它们从越冬地来到保护区产卵、孵化,10月下旬再“拖家带口”飞往越冬地。
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说,10月下旬,随着候鸟迁徙高峰的到来,黑颈鹤、斑头雁、凤头鸊鷉(pì tī)、棕头鸥,赤麻鸭、绿头鸭等候鸟,纷纷聚集依协克帕提湿地觅食,补充体力,开始为南迁做准备,“截至10月25日,我们已经监测到120余只黑颈鹤聚集在依协克帕提湿地,包括一只带有卫星跟踪器的黑颈鹤亚成体。这几天,还会有黑颈鹤陆续聚集这里。它们的迁徙会持续到11月上旬。”
保护区管理局高原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室副主任徐俊泉介绍,为了解黑颈鹤在保护区的活动情况和迁徙路线,2021年,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联手,对黑颈鹤进行了专项调研。截至目前,已经给8只黑颈鹤佩戴卫星跟踪器。根据卫星跟踪器发回的数据,黑颈鹤每年秋冬季节从依协克帕提湿地一路向南,行程约950公里后,抵达越冬地西藏林周县。第二年春天,它们再按照此路线原路返回到保护区的繁殖地。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建立高原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内第一个以高原脆弱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这里共栖息有166种珍稀鸟类,包括黑颈鹤、藏雪鸡、斑头雁、雪雀等青藏高原特有种。
由于保护区位于候鸟北方繁殖地和南方越冬地之间,依协克帕提湿地又位于候鸟迁徙通道上,属于候鸟活动的中间地带或迁徙的过渡地带。因此,每年迁徙季节,这里都会汇聚数万只候鸟栖息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