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所医,民生所系。近年来,二师库尔勒医院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断缩小基层医院与大医院的距离,发挥“组团式”专家团队的资源优势,形成“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保障格局,让健康师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使职工群众的就医体验不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增强。
在库尔勒医院产科团队的助力下,三〇团产妇陈玲玲在该团医院顺利产下一名婴儿。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孩子顺利生出来了!”三〇团的产妇陈玲玲高兴地说:“从待产、分娩到产后护理,医护人员的服务以及病房环境我都很满意!”
10月15日凌晨3时25分,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三〇团医院手术室时隔20年,迎来了第一位新生儿的诞生,在库尔勒医院产科团队的助力下,三〇团医院妇产科实现了产科手术分娩“从0到1”的新突破。
近年来,库尔勒医院高度重视其所辖的8个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发展,紧密围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核心任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大对团场医院的硬件设施投入力度。联合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医疗服务诊疗人次从23.15万人次上升到34.54万人次,手术从4100台次上升到5600台次。
“老史,这几天血糖控制得怎么样?一定要控制住血糖,加强锻炼……”10月18日一大早,下沉在三十一团医院工作的库尔勒医院康复科医生黄菀益就来到居民史建华(化名)家中,为他提供康复指导。
史建华因糖尿病引发病发症已做截肢手术,最近刚从库尔勒医院出院回家。“现在生病住院真是方便,团里的医院给我办转院后,库尔勒医院那边就对我的病情进行了会诊,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现在我的血糖也控制住了。”史建华说。
库尔勒医院眼科医生杨妮在团场开展义诊。
为解决基层团场医院高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库尔勒医院以“总院派、总院管、分院用”的模式,组织口腔科专家、中医康复专家常驻三十一团医院,同时还为团场医院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患者在基层团场医院检查需要转到库尔勒医院住院的,可享受就诊、检查、住院等优先服务,对病情稳定后转回基层团场医院的,再由库尔勒医院的医生指导后续治疗,让医生更有温度,让服务更有高度,让诊疗能力更有深度。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医防融合’的就医新格局使辖区职工群众的就医底气越来越足。”三十一团医院医生刘鑫说。
近年来,库尔勒医院加大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帮扶力度,定期派出专家团队就诊疗水平、服务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帮助,发挥“组团式”专家团队的资源优势,为团场医院注入新动能。截止到今年10月,库尔勒医院已派出4批次30余名专家分赴各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对口下沉,共计24名团场医护人员到库尔勒医院进修学习,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
“今年1月至10月,我们医院口腔科收治人数达1700余人次,周边地方乡镇的职工群众都来我们医院进行口腔疾病治疗。”三〇团医院党支部书记王超说。
在库尔勒医院“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下,各医共体成员单位也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科室,如三〇团医院的口腔科、三十三团医院的急诊急救专科、三十四团医院的精神病科、三十八团医院的中医馆等,一批具有特色的专科正在蓬勃发展,为辖区职工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大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人才培养力度以及设施投入力度,让基层医院强起来,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职工群众。”库尔勒医院党委书记张戈满怀信心地说。(叶云清 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