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铁门关市人民医院,着实具备了一家优质医院应有的水准。”近日,居住在铁门关市河北花苑小区的杜炳勋感慨道。
10月的铁门关市,秋高气爽。记者有幸采访到曾在二师医疗战线奉献了一生的杜炳勋老师,他以自身经历详述了铁门关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历程。
铁门关市人民医院的前身是二师二十九团医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二十九团医院曾有过一段辉煌岁月。
据杜炳勋介绍:“那时,库尔勒市周边十里八乡的居民都来我们这里看病。我们也常常开着救护车前往周边乡村进行巡回义诊,为村民送去医药品。二十九团医院被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作家门口的‘健康管家’。”
“当时,二十九团医院有一位被誉为‘一把刀’的宋根存医生,巴州首例小儿麻痹矫形手术就是在我们医院由他主刀完成的。为此,新疆教育厅将此事编入小学课本在天山南北广泛传播。那时二十九团医院有一批像宋根存一样的医生,他们甘于奉献,医疗水平深受职工群众认可。”杜炳勋自豪地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才、物资的流失,致使二十九团医院逐渐走向衰落。杜炳勋表示:“其他大医院如同开着火车飞速前行,而我们二十九团医院却仍赶着毛驴车缓慢前行。当时职工就算只是得了感冒,都宁愿奔波几十公里,到上级医院找专家治疗。”
河北援疆专家、铁门关市人民医院院长朱炼(中)正在为患者实施骨科手术。杜炳勋摄
2019年4月,受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党委委派的医疗托管团队从石家庄市来到二师铁门关市,开始正式“托管”二十九团医院。自此,二十九团医院更名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铁门关医院,亦称铁门关市人民医院。杜炳勋说道:“被托管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在管理、医疗服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了对我们的帮扶力度,在人、财、物、医、教、研等方面给予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大力支持。”
河北援疆专家、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外科主任霍佳正在查看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杜炳勋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以骨科闻名遐迩,曾先后派遣80多名专家到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2022年7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教授还亲临铁门关市人民医院,为该院做了3台骨科手术,从讲解到完成,每台手术仅用了10余分钟。
“短短5年时间,铁门关市人民医院的骨科便声名远扬。”杜炳勋说。
截至今年9月底,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已成功完成骨科手术1700余例,且实现零差错、零失误,病人的满意度达到百分之百。居住在铁门关市河北花苑小区、今年已86岁高龄的文学良老人欣喜地说:“自从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现在我的腿可以走路了。在家门口就能做这个手术,实在是太方便了。”“铁门关市人民医院不仅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做膝关节置换手术,而且还有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说起现在的铁门关市人民医院,杜炳勋既高兴又自豪,“铁门关市人民医院真正是百姓家门口的‘健康管家’。”
河北援疆专家王瑞宁(左一)正在为铁门关市人民医院护师讲授血液透析操作技术。叶云清摄
如今,在医疗援疆的助力下,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功能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1.5T核磁共振、高速CT、双平板DR、乳腺钼靶机、血管造影机、高端超声、移动DR等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门类齐全,骨科、普外科、胸外科、急诊科、心内科、口腔科、中医科等17个临床医技科室种类齐全。“就在5年前,我们看病检查还要到40公里外的库尔勒市。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医院,我们再也不用跑远去看病了。”家住铁门关市河北花苑小区的退休工人胡仁坤高兴地说。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志华表示:“下一步,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将继续依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在骨科领域的优势,力争把医院的骨科打造成‘尖刀’科室,把心内科、急诊科、体检中心、透析中心等打造成特色优势专科,建立健全儿科、妇科、口腔科、中医科等相关科室,为职工群众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叶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