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10月17日电(记者李晓玲)16日是“世界粮食日”,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的海水稻田里迎来了国内耐盐碱作物研究领域的专家们。颗粒饱满的稻穗沉甸甸的,在秋风中一派"风吹稻浪"的丰收景象。
深圳援疆企业--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海稻”)董事长杨记磙告诉记者,经过喀什市农业农村局和中农海稻公司联合测产,今年耐盐碱水稻高产示范栽培田平均亩产达到735公斤;大面积种植的万亩稻田里,平均亩产也达670公斤,比去年亩产增长20%以上。
2018年,在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农海稻落地帕哈太克里乡开展耐盐碱新品种实验。公司先后引进了116个耐盐碱海水稻品种,经过6年试种与筛选,最终选出了适应喀什气候的3个海水稻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中农海稻公司在耐盐碱作物特别是盐碱稻(海水稻)的品种选育、功能主粮和功能食品开发、规模化种植推广、盐碱地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稳步发展的产业链,“帕乡水鸟”牌海水稻大米畅销全国,直接带动当地少数民族农民增收,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朱健康作为逆境植物学家,研究目标之一就是让庄稼在盐碱地和干旱的荒漠里生长、丰收。他表示,耐盐碱水稻能做到亩产700多公斤非常了不起,它标志着这项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将进入市场化和产业化阶段。(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