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人人关心的“家事”,也是国之大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提出,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银发浪潮”来袭,如何破解养老难题?二师铁门关市通过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保障特困老年人拓展到为全体老年人提供服务,从机构集中照料到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从公立养老机构为主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画卷,正在师市大地徐徐展开。
近在咫尺的“幸福味道”
“这里环境干净,饭菜也合老年人的口味,离家近,价格还便宜,我经常来。”10月8日中午,在二十一团和美开来老年人食堂,结伴前来就餐的社区老人倪素琴、孙贵清说。
“做饭难”“吃饭难”成为空巢、独居、高龄及生活难以自理老人居家养老的难题,助餐服务成为老年人的现实需要和热切期盼。二师铁门关市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便民利民为方向,在二十一团、二十二团、二十九团、三〇团等团镇开设了4家老年助餐点,并为已运营老年助餐点提供设施设备补助经费。
为切实做好老年助餐服务,师市还鼓励老年助餐点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送餐上门,受到了老年人的一致赞誉。
在二十二团焉耆垦区综合社会福利园区的幸福食堂,记者看到窗口摆放着丰富的菜肴,弥漫着诱人的饭菜香,老人们正在排队打菜,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家常。
“我腿脚不便,福利园区的工作人员主动帮我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家里,饭菜干净、卫生,我吃得很好。”幸福小区的居民张荣焕老人说。
一日三餐对老年人来说,不仅是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二师铁门关市鼓励各团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打造老年助餐点,不仅为老年人提供用餐场地,还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场所,让老年人从“舌尖”暖到了“心间”。
暖在身边的养老服务
家中老人无人照顾,老人又不愿住进养老院,如何解决?开在家门口的日间照料中心应运而生,成功化解了这一照护难题。
走进二十九团梨华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餐厅、康复理疗室、阅读区、活动区、书画室等一应俱全,环境整洁、服务到位,集就餐、休闲、娱乐、健身、学习为一体,老人们在这里聊天、下棋、读书看报,享受悠闲时光。
“这里离家近,环境也好,有这么多适合老年人的休闲娱乐设施,还提供午餐,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场所,我很喜欢。”梨华社区居民陈宽声说。
近年来,师市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铁门关市银龄大家庭养老院是二师铁门关市重点民生项目,不仅能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休闲娱乐、膳食供应服务,还可提供康复护理服务。
二十九团居民朱强患有脑梗,行动不方便,得知铁门关市银龄大家庭养老院有康复护理服务,他第一时间办理了入住手续。“在护理员的帮助下,我可以在院内进行娱乐活动和康复训练,这样的服务让我觉得十分满意。”朱强说。
老年人的需求在哪里,服务供给就跟进到哪里。目前,师市已运营养老服务机构8家,其中医养结合养老院1家,在各团(镇)实现了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全覆盖,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护理能力改造提升,有效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
技术赋能智慧养老
“育才小区18栋2号胡长远老人家报警器响了,立即派人去处理!”近日,三十三团山水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报警器发出预警信息。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查看,发现老人因高烧引起肺炎,当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老人送到二师库尔勒医院救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除了要面临儿女不在身边的孤独问题,还面临着身心健康、生活自理的不确定性,获得及时有效的就医、护理服务便成了他们的热切期盼。师市各团镇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智慧养老”模式,通过整合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居家养老模式上开拓创新,创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社区老年群体打造了一个便捷、高效、智能的居家养老环境。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设备包括求助报警器和智能语音可视看护设备,方便快捷且易操作。当老年人遇到险情后,按一下报警器,接入社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大屏和老人子女的手机上同时能收到预警信息,杜绝了独居老人发生险情无人处理的问题。对于多病、年纪较大的老年人,社区工作人员和子女可通过该平台的智能语音可视看护设备实时查看老人情况。
“我们姊妹们常年在外创业,家里老人没有人照顾,自从接入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设备,我们安心了许多。”三十一团阳光社区独居老人女儿祁建明表示。
近年来,师市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引导各团镇社区积极探索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全力推进“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我们将加快构建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的高质量养老服务发展体系,全力托起师市4.55万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二师铁门关市民政局副局长马公惠说。(朱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