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策勒县,曾经是一片饱受风沙侵扰的不毛之地。现如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防风治沙,这片土地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再到今天“人沙和谐”的绿色蜕变。
农民在收获红柳防风林带里的大芸。
走进策勒县策勒乡的石榴籽村和托帕艾热克村,巨菌草、红柳大芸等新品种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是策勒乡先行先试努力做好实验田的成果,这些新植被不仅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还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为策勒乡的生态修复注入了新动力。
依依袅袅的红柳扎根在浩瀚的戈壁沙滩,它火红的颜色就像满天绛红的云霞一般。
策勒县策勒乡的石榴籽村麦提喀斯木·奥布力卡斯木说:“去年我们通过种植大芸,年收入达到5万元,今年村里的巨菌草试种成功,我打算再承包一些沙地,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收入。”
红柳生态林里的大芸丰收了。
今年,策勒乡通过积极鼓励农户、合作社参与防沙治沙流程,并成功应用引洪灌溉技术,将洪水这一“害”转化为生态修复的“利”,让天然林区域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整理红柳林带里的滴灌管子。
灿若绛霞般的沙漠之花红柳,依仗着一身傲骨抗击着风沙。
对天然林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规划。
策勒县策勒乡副乡长努尔夏提说:“2024年,我们计划育苗700亩。目前已完成358亩2100万株。同时,对天然林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规划,确定灌溉面积、灌溉方式,结合项目建设要求,建设或修复引水渠道、拦洪坝等基础设施,顺利将洪水引入天然林区域,截至目前已完成引洪灌溉面积2.45万亩。”
大芸绽放淡粉白色花蕊,生态、经济绘就美丽画卷。
近年来,策勒县依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和创新治沙技术,种植了经济林、肉苁蓉等特色作物,有效减缓了风沙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