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记性差,把钥匙锁家里了,你帮我想想办法吧!”
“兄弟,我老婆因为一点小事情就跟我吵闹个没完,你帮我评评理!”
在新疆兵团第二师二二三团绿园社区有一位大忙人,居民无论大小事都愿意找他帮忙,他的微信里存了上千个联系人,还被同事和群众亲切地称为“好巴郎”,他就是二二三团绿园社区副主任阿地江·艾力木。
阿地江·艾力木自2009年3月到绿园社区工作以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好事,期间先后荣获师市“优秀共产党员”“人民调解先进个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
“张飞,你最近工作怎么样,你母亲身体还好吧?”阿地江·艾力木与张飞一家的缘分还要从2016年说起。
2016年12月,该社区居民张飞的母亲赵菊兰被确诊为肺癌,对这个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以往一家三口全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为了照顾妻子,张飞的父亲张登奎只能放弃工作,这也让一家人经济更加拮据。
阿地江·艾力木在片区走访时了解到张飞家的困难,于是开始了漫长的帮扶之路。他及时把情况反映给社区党支部,并协助工作人员为赵菊兰办理低保、大病医疗补助,还让张飞一家享受到了“以工代赈”、临时救济、冬煤补助等帮扶政策。
“我生病期间,阿地江跑前跑后帮我们填资料、申请补助,太辛苦他了。”赵菊兰说。
阿地江·艾力木想着张飞如果能有个离家近且稳定的工作,对这个家会有很大帮助。于是他多方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帮张飞在团场附近的加气站找到一份工作。
“在加气站工作,每个月有3500元的工资,还离家近方便照顾母亲,我非常感谢阿地江的帮助。”张飞说。
经过治疗,赵菊兰身体状况逐渐稳定,张登奎也开始外出打工。有一次,赵菊兰因突发癫痫晕倒在路边,路人不明原因不敢上前帮助,就在这紧急时刻,路过的阿地江·艾力木及时进行施救,将她背到医院就医。
张登奎逢人便说:“要不是阿地江对我们家多年来的帮助和照顾,我家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他就是我的亲兄弟。”
社区居民布海里且姆·沙地克和女儿居住的平房年久失修,恰逢今年社区开展老旧平房改造工程,布海里且姆·沙地克也想重修房子,但除了团里给的补贴以外,还需要自己出2万多元,家里一时拿不出这些钱,修房子的事只能暂时搁置。
7月初,阿地江·艾力木在走访入户时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与施工方协商沟通,最后商议好等交房时布海里且姆·沙地克再交清全款,给布海里且姆·沙地克争取了筹钱时间。
阿地江·艾力木对母女俩的帮助并不只是这一点。2023年,布海里且姆·沙地克的丈夫因病去世,家里的积蓄都给丈夫看病用了,女儿还要上学,生活面临困境。
布海里且姆·沙地克母女俩的困难一直记在阿地江·艾力木的心上。2023年10月,团里要成立公路养护队,需要招募工人,阿地江·艾力木就把布海里且姆·沙地克的困难情况逐级反映,最后为她争取到了这份工作。
“特别感谢社区干部帮助我们,我现在除了在养护队干活,下班还去饭店打工,争取多挣点钱,把房子建起来,让孩子能安心上学。”布海里且姆·沙地克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在工作和生活中,阿地江·艾力木与辖区各族职工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居民现在都把我当兄弟,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积极向上、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阿地江·艾力木感慨地说。
社区工作既琐碎又繁忙,常常是顾得了工作顾不上家庭。“他很少准点下班,等他回家孩子都睡了。”阿地江·艾力木的爱人说。
今年5月的一天,阿地江·艾力木正准备给大儿子庆祝生日,临时接到辖区一名孩子因家庭纠纷离家出走的消息,阿地江·艾力木来不及跟儿子解释,立即出发寻找。他和同事没日没夜地奔走了3天,终于把出走的孩子找了回来。之前答应妻子陪她回轮台县看望父母,也因为工作一拖再拖。
“我会把家里照顾好,让他无后顾之忧,好好冲锋在前。”阿地江·艾力木的爱人十分理解丈夫并支持他的工作。
阿地江·艾力木为母子俩调解矛盾,教育孩子不能离家出走。
在阿地江·艾力木的影响带动下,辖区各族职工群众争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每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社区都会组织居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同抒爱国情怀,共话民族团结。社区还经常组织居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宣讲法律知识,进一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我将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搜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各族职工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阿地江·艾力木说。(丰溢萱 王云鹏 周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