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精河枸杞:全产业链发展 打造特色品牌-新华网
2024 08/16 11:17:18
来源:中国网

精河枸杞:全产业链发展 打造特色品牌

字体:

  “9月1日左右准备收第二茬,预计能收25吨左右。”在精河县托里镇大庄子南村的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枸杞种植户陈华敬正忙着除草、修枝,一串串玛瑙似的枸杞挂满枝头。

图为陈华敬正在修枝。

  据陈华敬介绍,林果专家会经常过来指导种植枸杞。现在县里在推行绿色标准化种植,除草也是使用人工或者机械,禁止使用除草剂。虽然果农辛苦,但是却保障了精河枸杞的绿色健康品牌,也能卖出好价钱。去年种植的96亩地在去掉成本后赚了二三十万。

  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为该村发展枸杞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颗颗皮薄、籽少、肉厚、汁多的枸杞,为陈华敬带来了“钱”景的同时也帮助周围的村民解决了再就业。

  “在采摘时候,一般情况下一天可采摘六七十公斤,摘的快的一天可以摘八十多公斤。之前就有人两天赚了890元。”陈华敬介绍。 

  据了解,精河县对枸杞种植示范基地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模式,通过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并开展枸杞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建立枸杞产品质量送检、抽检、公示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对种植、生产、制干、运储、加工、流通等全过程进行溯源,构建“来源可靠、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全程追溯链条有效保障枸杞质量安全。

  目前,整个精河县现有枸杞种植面积10.31万亩,占全疆的70%,年产6万吨鲜果(干果1.47万吨),可实现产值6.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农牧民纯收入中来自枸杞产业的收入占21%。

  在精河县天山果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览区,枸杞系列的原浆、啤酒、饮料、咖啡、口服液等产品琳琅满目。

  图为枸杞系列产品。

  “目前销售最好的是枸杞原浆,去年我们公司800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原浆占到了三分之一。随着市场的需求,我们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精河县天山果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宾说,该公司2023年8月正式投产,投产后企业产能29000吨,产值达9.17亿元,已基本形成“农业+工业+贸易”产业链的一体化公司,该公司与果生康、精杞园等4个枸杞种植合作社签订7000亩种植协议,与县域内的1万亩种植散户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带动了周边500户农户实现增收。二期厂房建成后,可新增就业岗位150人,年消耗枸杞鲜果6万吨,产品产值达到7.5亿元。

  据博州林草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张梦帆介绍,下一步将从枸杞的深加工方面着手,与科研院校合作,延伸高端产业链,以增加产品附加值;做好企业在林果方面的人才支持工作,共同研发新产品,并组织企业参与学习、参加展会,促进枸杞产品的销售。

  近年来,精河县全面发力实行枸杞产业“链长制”,推动枸杞全产业链走深走实。在原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采取集中连片、绿色标准化发展定位,建成以托里镇和八家户农场为核心,以茫丁乡和大河沿子镇为两翼的枸杞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0万亩,培育了枸杞种植合作社25家、深加工企业15家,产品从干果扩展到枸杞原浆、枸杞啤酒、枸杞饮料、枸杞茶、枸杞休闲食品等80余种。创建枸杞品牌23个,发展枸杞电商企业47家,已经形成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目前,为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形象,精河县通过统一使用“精河枸杞”商标,在全国40个大中城市建立56家“精河枸杞专卖店”以及在1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定销售渠道和网点,使精河枸杞产品能够广泛覆盖国内市场;充分利用与欧盟互认地理标志产品的优势,依托面向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个国家级口岸,将产品品牌效应扩大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晓杉)

【纠错】 【责任编辑:刘子薇】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