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是土生土长的第二师三十六团人,2012年12月,当大多数退役军人选择安稳的工作时,杨杰却怀揣着对家乡发展的无限憧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返乡创业的征途。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杨杰决定以团场发展旅游特色小镇为契机,在家门口开办农家乐。然而,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里人的时候,却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对。
面对家人的不解与反对,杨杰没有退缩,而是带领家人到库尔勒市、若羌县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劝说他们。一路的所见所闻,不仅开阔了家人的视野,更坚定了他们支持杨杰的决心。然而,资金问题如同拦路虎,横亘在杨杰的创业路上。
从军的经历,造就了杨杰迎难而上的品格。那段时间,他东奔西跑,基本上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借遍了钱。最终,在团党委的帮助下,他争取到了10万元创业贷款,开启了创业之路。
进料、装修、设计……为了节约资金,杨杰一个人基本上承包了所有的活。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杨杰的疆果缘水果种植农家乐开业了。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杨杰发现,农家乐的生意并不算好。“由于服务项目单一,客户粘性不是很高,导致经营状况很不理想。”杨杰说。
面对困境,杨杰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2021年3月,杨杰用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西北五省,重点考察农家乐及旅游产业,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经过考察,他发现农家乐配套风情采摘的经营模式比较受欢迎。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以自家的灰枣园为基础,分批嫁接冬枣树,并引进樱桃、西梅、山楂等果树,通过采摘带动农家乐的发展。经过不懈努力,杨杰的农家乐每年能盈利20万元。
三十六团退役军人杨杰在农家乐里锄草。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农家乐盈利之后,杨杰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三十六团的职工群众共同创业增收。丁东亮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丁东亮家里有20亩枣园,由于经营不善,最近几年的收成都不理想。当杨杰建议他把枣树都嫁接成冬枣树时,丁东亮却不想冒这个险。
“从嫁接到产生效益,至少得三年,一开始我是不愿意的。后来杨杰带我看了疆果缘水果种植农家乐的发展情况,我又结合红枣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便决定嫁接了。”丁东亮说。
为了打消丁东亮的顾虑,杨杰免费为他提供接穗,又手把手地教他嫁接技术及冬枣管理技术。2023年,丁东亮嫁接的冬枣树盈利12万元。
“我想借助团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东风,把我的农家乐打造成集吃喝娱乐、风情采摘于一体的生态度假基地,并力争成为三十六团最优质的旅游服务名片。”杨杰说。
华灯初上,夜晚的疆果缘水果种植农家乐里,高朋满座,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杨杰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农家乐的各个角落。从退役军人到农家乐老板,杨杰用军人敢打必胜的精神和爱拼想赢的信念,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朱素珍 姜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