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二师铁门关市粮食丰产“密码”:良田+良种+良法-新华网
2024 07/31 18:33:46
来源:二师铁门关市融媒体中心

二师铁门关市粮食丰产“密码”:良田+良种+良法

字体:

  阳光洒满二师焉耆垦区大地,处处都是麦香的味道。

  “今年我家小麦收完了,又是一个大丰收。现在抓紧把小麦秸秆打捆利用,然后再复种一茬玉米或者油葵增加收入。”近日,在二十二团四连的一块麦田里,一辆小麦秸秆打捆机来回穿梭,职工李建平站在地头高兴地说,“现在种小麦有政策支持,产量也有保障,干活还不累。一年忙活到头,粮食能丰产丰收,是我们最高兴的事。”

  李建平的麦田是二十二团创建的冬小麦百亩高产示范田。前不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新疆农垦科学院、兵团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相关专家对二十二团创建的冬小麦百亩高产示范田、千亩示范方进行实收测产,百亩示范田和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分别达到747.34公斤和718.9公斤,两项产量均创师市冬小麦大面积高产纪录。

  记者从师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师市14.5万亩小麦收割工作基本完成,预计可实现总产7.8万吨,平均单产538公斤,小麦单产再创新高。

  小麦何以丰产丰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产的背后藏着三个重要“密码”。

 密码一:良田

  要想多种粮,先得有良田。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二十一团十一连职工李爱德连续四五年种植小麦,产量连年提升。“很早之前给小麦浇水都是大水漫灌,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变成了水肥一体化,这种精准的管理模式,为我的小麦丰产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李爱德说。

一辆大型小麦收割机正在二十四团麦田作业。

  “好田配好种,就等于地上多几垄。”说起高标准农田,二十一团十连职工彭利福形象地说,“你看现在我们的高标准农田,‘边成线、角成方、路相连、林成网、渠相通’,再加上大型机械作业,高产自然少不了。”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5万亩,今年还将新建4.8万亩。

  密码二:良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起点。

  在二十九团九连职工程红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田,收获后的麦田里又种上了早熟玉米。

  “小麦种子选择的是师、团推荐的高产优质品种‘新冬22号’,通过精细化管理,今年的产量非常不错,这个种子特别靠谱。真是千算万算,不如良种划算。”提起小麦收成,程红十分高兴。

天湖种业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拉运小麦、玉米种子,保障农业生产。(资料图)

  新疆天湖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良繁育种、生产加工和技术服务推广于一体的现代种业公司,主要经营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生产及销售,为疆内及焉耆垦区各种粮团场提供优质种子。

  “我今年主要买的是师里推荐的‘永良15号’和‘新春6号’,这两个品种用了好多年,心里头有底。这不,今年小麦又实现了丰产,明年还用这个种子。”二十七团二连职工邓志德说。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近年来,新疆天湖农科种业有限公司不断强化优质小麦、玉米等品种选育,积极研发、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目前已引进试验示范玉米、小麦新品种近50个。

  “今年小麦收获后,我们及时对小麦种植户进行跟踪了解,不论是小麦质量还是产量都得到了种植户的认可。”该公司董事长何艳丽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出丰产性更好、品质更优的新品种,助力职工增产、农业增效。

  密码三:良法

  二十二团今年共种植小麦3.42万亩,春小麦平均单产587公斤,冬小麦平均单产达到626公斤。“小麦高产,关键在于职工种得好,同时有关部门精准开展技术服务,科学化水肥管理,从种到收‘开良方、用良技’,才实现了粮食丰产丰收。”二十二团农业林业草原和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宜娟说。

  二十二团四连职工许工印今年种植的小麦平均单产达到697公斤。“你看今年这麦粒,又大又饱满。”许工印感叹道,“看来小麦丰产,既要‘天公作美’,也要‘事在人为’啊,种地还是要讲究方法。”

二师铁门关市有条不紊推进春小麦播种工作,机械化、规模化种粮为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许工印口中的“方法”主要是指今年师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使用的缩行增密匀播技术。即由3.6米播幅,24行、15厘米行距改为3.6米播幅,48行、7.5厘米行距播种机条播,播种量由每亩26公斤提至每亩28公斤,以此来提高基本苗数,增加产量。

  “第一次采用缩行增密匀播技术就获得了高产,另外在小麦生长期间,团里专业技术人员和连队‘两委’委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了小麦丰产丰收。”许工印笑着说。

  据了解,今年师市共有5.3万亩小麦推广采用缩行增密匀播技术,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为粮食增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魏承亿 苏江生 刘钰)

【纠错】 【责任编辑:周倩】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